《杏花天(春思)》
时间: 2025-01-01 15:4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礼之的《杏花天(春思)》原文如下:
闷来凭得阑干暖。自手引朱帘高卷。
桃花半露胭脂面。芳草如茵乍展。
烟光散湖光潋滟。映绿柳黄鹂巧啭。
遥山好似宫眉浅。人比遥山更远。
白话文翻译:
在闷热的日子里,倚靠着温暖的栏杆。自己将朱色的帘子高高卷起。
桃花半遮着娇艳的面庞,芳草如茵,刚刚展开。
烟雾弥漫,湖面波光粼粼。绿柳映衬着黄鹂巧妙地歌唱。
远处的山峰宛如淡淡的眉妆,然而人与那遥远的山却更显得遥远。
注释:
- 闷:指天气炎热、闷热的状态。
- 阑干:栏杆,这里指倚靠的地方。
- 朱帘:红色的帘子。
- 胭脂面:形容桃花的颜色娇艳如同涂抹了胭脂的脸。
- 芳草如茵:形容草地如同绵软的垫子。
- 烟光:指雾气和光影交织的景象。
-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映绿柳:绿柳的影子映射在水面上。
- 黄鹂:一种鸟,鸣声清脆。
- 宫眉:形容山的轮廓像细眉一样。
- 人比遥山更远:表达人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礼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春天和女性题材。
创作背景:
《杏花天(春思)》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内心的思绪和情感。这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距离感。
诗歌鉴赏:
《杏花天(春思)》是一首展现春日风光与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闷热的日子里,倚靠在温暖的栏杆,卷起红色的帘子,享受美好的春光。前四句集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桃花娇艳,芳草茵茵,湖光潋滟,绿柳黄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却转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距离感,远山如淡眉,人与景的距离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桃花”“芳草”“烟光”“绿柳”等,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特别是“人比遥山更远”一句,深刻表达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埋藏着深深的情感,既有春的欢愉,又有心灵的孤独,使得整首诗既具美感又富有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闷来凭得阑干暖:闷热的天气让我只能倚靠在温暖的栏杆上,感受些许的舒适。
- 自手引朱帘高卷:我亲自将红色的帘子高高卷起,想要迎接春光。
- 桃花半露胭脂面:桃花娇艳,恰似半遮的美人,展现出一种妩媚的姿态。
- 芳草如茵乍展:芳草刚刚展开,如同柔软的垫子,增添了春日的气息。
- 烟光散湖光潋滟:烟雾与湖光交融,水面波光荡漾,呈现出动人的景象。
- 映绿柳黄鹂巧啭:绿柳的影子映在水中,黄鹂在树上歌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遥山好似宫眉浅:远山的轮廓如同女子的细眉,柔和而淡雅。
- 人比遥山更远:然而人与那远山相比,似乎更加遥远,感叹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宫眉,形象生动。
- 拟人:描写黄鹂的歌唱,使景物更有生命。
- 对仗:如“烟光散湖光潋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美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 桃花:象征美丽和爱情,常与青春、娇美相关。
- 芳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烟光:象征朦胧和柔和,增添了诗的意境。
- 遥山:象征远方的理想和梦想,带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有哪些?
- A. 桃花与芳草
- B. 冬雪与寒风
- C. 秋叶与霜露
-
“人比遥山更远”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距离感
-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吴礼之与杜甫的春诗都有描绘春日景象的共同点,但吴礼之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风格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