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亭呈翁守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0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山亭呈翁守二首
方廷实 〔宋代〕
丹碧崔嵬切斗魁,
峰峦怀抱水萦回。
春归岩谷幽花发,
日上楼台宿雾开。
天近凤城瞻帝座,
云迷鳌海接蓬莱。
登临谁会迟留意,共折梅花更一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亭的美丽景色。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座斗转星移的巅峰,周围的水流环绕着它。春天来临,岩谷中静静地开出了花朵,阳光洒在楼台上,雾气也随之散开。天空接近凤城,仰望帝座的美丽景致,云雾缭绕,海面与蓬莱仙岛相接。登高望远的人,谁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停留心神呢?不如再共饮一杯,折一枝梅花。
注释:
- 丹碧:指山色的颜色,丹是红色,碧是绿色,形容山水的美丽。
- 切斗魁:形容山峰的高峻,如同斗的尖端。
- 幽花:隐秘而美丽的花朵。
- 瞻帝座:指的是帝王的宝座,表达了对高位的仰望。
- 凤城:传说中的美丽城市。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和超脱。
典故解析:
- 凤城与蓬莱:这两个地名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富贵与长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廷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金山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金山亭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丹碧崔嵬”描绘山水的色彩之美,接着通过“峰峦怀抱水萦回”表现出山水的环绕与交融,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春天的到来使“幽花发”,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降临,诗人通过“日上楼台宿雾开”的描写,表达了阳光照耀下的清新与宁静。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凤城与蓬莱的提及,传递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最后一句“共折梅花更一杯”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深邃与情感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碧崔嵬切斗魁:描述金山亭的山色,色彩鲜艳,形态高耸。
- 峰峦怀抱水萦回:山脉环绕着水流,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 春归岩谷幽花发:春天到来,谷中花朵悄然绽放。
- 日上楼台宿雾开:阳光照耀,雾气在楼台上渐渐散去。
- 天近凤城瞻帝座:天空接近凤城,仰望帝座的壮丽。
- 云迷鳌海接蓬莱:云雾缭绕,海面与仙境相接。
- 登临谁会迟留意:爬上高处,谁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停留?
- 共折梅花更一杯:不如再共饮一杯,折一枝梅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斗的尖端,强调其高峻。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如“宿雾开”。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哲学思考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 梅花:代表坚韧与品格,常用于寄托情感。
- 凤城与蓬莱: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丹碧”是指什么? A. 红色与绿色
B. 蓝色与黄色
C. 黑色与白色
答案:A -
“共折梅花更一杯”中“梅花”象征什么? A. 生命
B. 友谊与品格
C. 财富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对自然与理想境界的热爱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放的气质。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注重于宁静与内心的自省,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