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帆恣远寻,逶迤过称心。
凝滞蘅岸,沿洄楂柚林。
穿溆不厌曲,舣潭惟爱深。
为乐凡几许,听取舟中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游览的情景。远行的帆船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航行,蜿蜒着经过“称心”这个地方。船停靠在蘅岸,岸边的楂树和柚子树成行成排,景色美丽。穿行在曲折的水道中,作者对这种变幻的景色毫不厌倦,停泊在水潭边,唯独喜爱那深邃的水面。享受这段旅途的快乐,听着船中传来的琴声,感受着音乐的美妙。
注释:
- 征帆:征程的帆船,指出发的船只。
- 恣:尽情、自由。
-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 凝滞:停滞不动。
- 蘅岸:指的是岸边的植物,蘅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
- 沿洄:沿着水流的曲折方向。
- 楂柚林:指的是岸边的楂树和柚子树的树林。
- 穿溆:穿行在水中的小河流。
- 舣潭:停泊在水潭边。
- 为乐凡几许:享受这种乐趣到底有多少呢。
- 听取舟中琴:听到船中传来的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才情横溢和豪放不羁著称。他的诗风多样,常常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他的作品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以七言绝句和古风闻名。
创作背景:
《称心寺》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在游历途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满足,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旅途中的愉悦感受。
诗歌鉴赏:
《称心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旅途乐趣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悠然自得。开篇“征帆恣远寻”,便勾勒出一幅远航的画面,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与探索未知的精神。接下来的“逶迤过称心”则描绘了蜿蜒的水道,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尤其是“凝滞蘅岸,沿洄楂柚林”一句,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诗人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对话。穿过曲折的水路,诗人并不感到厌倦,而是沉浸在这份美丽之中,体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最后一句“听取舟中琴”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音乐的存在让这段旅程更显生动,琴声中传递出的愉悦与惬意让人心驰神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帆恣远寻:描绘了诗人乘船远行的场景,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愿望。
- 逶迤过称心:描写了水路蜿蜒曲折的景象,突出了旅途的风景。
- 凝滞蘅岸:停留在美丽的岸边,表现出诗人的悠闲状态。
- 沿洄楂柚林:沿着水边的树林,展现自然的丰富多样。
- 穿溆不厌曲:即使在曲折的水流中,也不觉得厌倦,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舣潭惟爱深:停在深潭边,表现出对这片水域的喜爱。
- 为乐凡几许:思考这种乐趣的深度与广度,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 听取舟中琴:听着船上的琴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乡自然景色比作心灵的寄托,增强了诗意。
- 拟人:水流与自然景色似乎都在与诗人对话,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征帆”和“舟中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帆:象征着追求与探索精神。
- 称心:代表着心灵的满足与安宁。
- 蘅岸、楂柚林:自然的美好与丰富,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
- 琴声: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交流,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征帆”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生活
- B. 远行的船只
- C. 自然景色
-
“舣潭惟爱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 A. 音乐
- B. 水潭
- C. 旅途
-
诗中哪一句描述了蜿蜒的水道?
- A. 征帆恣远寻
- B. 逶迤过称心
- C. 听取舟中琴
答案:
- B. 远行的船只
- B. 水潭
- B. 逶迤过称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骆宾王的《称心寺》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旅途的享受,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了晨曦的壮丽与内心的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生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