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坐怀明发,长谣苦未安。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
空馀朝夕鸟,相伴夜啼寒。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在这里,心中充满了明亮的思绪,却又长声歌唱,感到苦闷难安。
我应该迷失在北方的老者身边,又有谁愿意问我南方的事情呢?
生与死的情谊是如此不同,忧虑在岁月的尽头愈加显著。
只剩下朝夕的鸟鸣,伴随着我在寒夜中啼叫。
注释:
- 独坐:独自坐着,表达了孤独的心情。
- 怀明发:怀中有明亮的思绪,发出长声的歌谣。
- 北叟:北方的老人,可能指代北方的隐士或智者。
- 南冠:南方的冠冕,象征地位或荣华,暗示对南方生活的怀念。
- 生死交情:生与死之间的情谊,强调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殷忧:深重的忧虑,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 朝夕鸟:早晚的鸟鸣,暗示孤独和陪伴。
典故解析:
“北叟”与“南冠”可能指代古代隐士与士人之间的对比,表达人生不同选择的无奈与迷茫。这种对比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诗思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诗人因时局困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是骆宾王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诗中通过寂静的夜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首句“独坐怀明发”便揭示了诗人的孤独状态,似乎在独自对抗内心的苦闷。接下来的“长谣苦未安”,则是对这种孤独的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于生活中无法摆脱的苦恼。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展示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无奈,仿佛在问自己究竟该向哪里去,向北方的隐士学习,还是向南方的现实生活妥协。生与死的交情在这里更是突显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脆弱,尤其是在动荡的岁月中,似乎更显得珍贵而遥远。
最后两句“空馀朝夕鸟,相伴夜啼寒”则通过自然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清晨与黄昏的鸟鸣,成为了诗人夜晚孤独的唯一伴侣,暗示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诗人都无法摆脱内心的孤寂。这种孤独感在悲凉的寒夜中愈加显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坐怀明发:诗人独自在夜中,心中涌现出的思绪明亮却难以表达人。
- 长谣苦未安:长声歌唱,却无法安抚心中的苦闷。
- 自应迷北叟:应当迷失于北方的隐士智慧中,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谁肯问南冠:无人关心南方的荣华富贵,显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 生死交情异:生与死的关系各异,感情复杂。
- 殷忧岁序阑:深重的忧虑在岁月的尽头愈加明显。
- 空馀朝夕鸟:只剩下朝夕的鸟鸣,作为孤独的陪伴。
- 相伴夜啼寒:伴随我在寒冷的夜晚啼鸣,表现出孤独与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死交情比作复杂的情感关系。
- 拟人:鸟鸣被赋予了陪伴的意义,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如“朝夕鸟”和“夜啼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在社会动荡中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焦虑。通过对比生与死、北与南的不同选择,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最终以鸟鸣的孤独陪伴结束,留下无限遐想。
意象分析:
- 明:象征希望与理想。
- 北叟:象征隐士与智慧。
- 南冠:象征地位与荣华。
- 鸟鸣:代表孤独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独坐怀明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
“生死交情异”中的“异”指的是什么?
A. 一致
B. 不同
C. 相同 -
诗中提到的“北叟”象征什么?
A. 荣华富贵
B. 隐士与智慧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李白更多的是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孤独中更显兄弟情深,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