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鸡子》

时间: 2025-01-17 09:12:44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这个美好的时刻,恰好遇见了旧时的朋友。
那些刻花的脸庞争相妩媚,描绘的月亮与眉毛显得格外新颖。
月光已在夜空中消散,诗句完成之后又谈论春天的景色。
谁知道那位怀抱美玉的人,却在晨曦中未能吟唱。

注释:

  • 幸遇:幸好遇见。
  •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气候清明,适合扫墓和春游。
  • 旧练人:旧日的朋友或相识的人。
  • 刻花:雕刻花纹,这里指代美丽的装饰。
  • 争脸态:争相展现美丽的姿态。
  • 晕罢:月光消散后。
  • 怀玉者:比喻有才华的人。
  • 含响:含蓄的声音,指内心的情感未能表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同时,诗中提到的“怀玉者”可以理解为有才华的人,常用来比喻文人雅士,表现出诗人对才情的赞美与对未能表达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为主,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事感慨,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明节,结合了怀旧与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重聚的喜悦,同时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镂鸡子》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清明节与旧友相聚的场景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复苏。开头两句通过“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的日子,也是春游的时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接下来的“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日的美丽,花朵绽放,月亮明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在此不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则流露出诗人对创作的满足与对春天的向往。最后一句“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则让人感到一丝遗憾,尽管身边有美好的人和景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却未能完全表达出来,表现出一种对才情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幸遇清明节:表达了在清明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与朋友重聚的喜悦。
  • 欣逢旧练人:与旧友相遇,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 刻花争脸态:描绘了美丽的花朵,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 写月竞眉新:意象鲜明,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新生。
  • 晕罢空馀月:月亮的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诗成并道春:诗歌完成后,心中对春天的感慨流露。
  •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对未能表达内心情感的遗憾,增添了诗的层次和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怀玉者”比喻为有才华的人,表达了对才情的赞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花、月、春等意象交织,构成丰富的春日画面。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结合了纪念与春游的双重意义。
  • :象征青春、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镂鸡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骆宾王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
    D. 春节

  3. 诗中“怀玉者”主要指代什么? A. 美丽的人
    B. 有才华的人
    C. 朋友
    D. 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多了一份对国事的忧虑。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