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赵倅生辰)》
时间: 2025-01-01 11:3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赵倅生辰)
作者:石孝友 〔宋代〕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
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
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
飞步更蟾宫。
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
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
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
正好产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
鲸吸海涛洪。
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生辰的庆祝场景,表达了对赵倅的祝贺和美好祝愿。
词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萧滩的声音如环佩般悦耳,玉笥在阳光下闪烁着玲珑的光彩。接着提到仙源的庆祝,似乎在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赞美了赵倅在学业上的成就,文采斐然,仿佛能走进月宫。接着描绘了他眉宇间的英俊和心胸的开阔。
为了庆祝这亲密的友谊,词人象征性地捧起了霞光闪烁的酒杯,身着彩衣,映衬着橘色的光彩。
最后,词人提到他即将接受帝王的召唤,回到黑头公那里,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注释
- 萧滩:指安静的水边,环境宁静。
- 环佩:指佩饰,形容声音清脆。
- 玉笥:一种玉制的酒器,象征珍贵。
- 仙源:指仙境,暗含美好的祝愿。
- 文焰:指文采,形容文才的光辉。
- 蟾宫:月亮的宫殿,比喻高雅的境界。
- 黑头公:可能指代某位尊贵的人物,具有权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词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为赵倅庆祝生辰而作,体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与祝福。赵倅可能是一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人,词中充满了对他未来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以其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庆祝生辰的欢快气氛。开篇的“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便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环境,似乎在告诉读者,这是一场极具品位的庆祝活动。接下来的“仙源积庆”则暗示了这份祝福的深远与美好,像是一种命定的吉祥。
词中的“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让人感受到对赵倅学业成就的赞美,表达了对他才华的钦佩之情。这里不仅有对个人成就的认可,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则是对庆祝场景的生动描绘,彩衣象征着节日的喜庆,而橘色象征着富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场景。
最后,结尾的“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则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的遐想,似乎暗示着赵倅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认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滩韵环佩:描绘了水边的宁静,其声如环佩般清脆悦耳。
- 玉笥灿玲珑:形象的描绘了美丽的玉器,象征着珍贵。
- 仙源积庆:暗示着美好的祝福,象征着将来的好运。
- 学业肯先歆向:赞美赵倅的学业成就,表示对其未来的期望。
- 文焰已高白贺:文采如火焰般旺盛,令人钦佩。
- 飞步更蟾宫:形容他的才华和成就,使人仿佛能步入月宫。
- 秀色溢眉宇:形容其英俊的气质,外表与内涵兼具。
- 雄辩倒心胸:形容其口才出色,心胸开阔。
- 作儿戏,为亲寿:表达出庆祝的轻松愉快。
- 捧霞钟:象征着祝福的酒杯,表达祝愿。
- 彩衣摇曳:描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 光映怀橘堕双红:表现了美丽的场景,象征着富贵。
- 正好产分风月:象征着美好的缘分与未来的希望。
- 且伴能言桃李:说明有才之人会相伴,象征着桃李满天下的理想。
- 鲸吸海涛洪:比喻他的成就如海浪一般浩大。
- 行赴紫泥诏:指即将接受帝王的召唤,象征着荣耀。
- 归拜黑头公:暗示对权威人物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学业成就比作飞步,形象生动。
- 对仗:如“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光映”来形容光线的作用,赋予光影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赵倅的深切祝福和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友谊的珍贵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滩:象征宁静的环境,寓意内心的平和。
- 环佩:象征美好与纯洁,传达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 玉笥:象征珍贵与荣耀,暗示赵倅的非凡才华。
- 蟾宫:象征理想的境界,表示对未来的憧憬。
- 彩衣:象征节日的喜庆,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石孝友
c) 杜甫
d) 苏轼 -
以下哪一句描述了对赵倅学业成就的赞美? a) 萧滩韵环佩
b) 学业肯先歆向
c) 彩衣摇曳
d) 行赴紫泥诏 -
“彩衣摇曳,光映怀橘”中的“彩衣”象征什么? a) 荣耀
b) 节日的喜庆
c) 学业成就
d) 友谊
答案
- b) 石孝友
- b) 学业肯先歆向
- b) 节日的喜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诗词对比
- 石孝友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但石孝友更侧重于个人成就的祝愿,而苏轼则更关注于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类纂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