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材曾丞道堂》

时间: 2025-01-19 21:59:52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阴翠竹销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白话文翻译:

在这阴郁的翠竹环绕的空虚堂中,
竹子外面青山的一半露出墙外。
七尺的龙牙(指竹子的细长部分)在白昼的光线中消失,
这情景应该可以题作小秋霜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阴:形容阴暗、幽静的样子。
  • 翠竹:青绿色的竹子,象征清新和生机。
  • 虚堂:空旷的堂屋,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龙牙:竹子的形态,像龙的牙齿,形容竹子挺拔细长。
  • 小秋霜:比喻初秋时节的霜,暗示一种微凉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七尺龙牙”和“秋霜”的意象,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诗中以竹子和青山作为背景,隐喻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1080-1150),字子晖,号晦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人。他以词、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纷扰的时代中寻找到一丝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李弥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理解。诗的开头“阴阴翠竹销虚堂”,用“阴阴”二字引入了一个幽静的场景,竹子环绕的环境让人感到一丝清凉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外青山半出墙”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秀丽与苍翠,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七尺龙牙消白昼”,在这里,诗人用“龙牙”来比喻竹子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竹子在阳光下的神韵。同时,诗中的“消白昼”使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感慨白昼的短暂与珍贵。最后一句“便应题作小秋霜”,则是对整个画面的升华,暗示了时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雅的情趣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阴翠竹销虚堂:描绘出一个幽静的空间,竹林环绕,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2. 竹外青山半出墙:青山在竹子外面,若隐若现,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3. 七尺龙牙消白昼:竹子高耸,阳光照射下,似乎要融入白昼之中,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
  4. 便应题作小秋霜:用“秋霜”来比喻所见之景,意味着夏秋交替的时节,含有对生命更迭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的形态比作“龙牙”,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竹子与青山的描写,构建了一幅自然的画面,传达出清新宁静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竹: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2. 青山:代表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3. 龙牙:象征着竹子的挺拔与坚韧。
  4. 秋霜:寓意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整体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阴”形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明亮
    • B. 阴暗
    • C. 热闹
    • D. 喧嚣
  2. “七尺龙牙”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竹子的形态
    • B. 山的高度
    • C. 花的颜色
    • D. 风的声音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愤怒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政治的失望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1.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2. 王维《鹿柴》:使用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反思。

这些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与李弥逊的《留题材曾丞道堂》有相似之处,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留题材曾丞道堂》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