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
时间: 2025-01-19 21:5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夜气凝空作暮寒,平时积雪欲藏山。
定知连腊连三白,已喜先春见一斑。
神力巧将人意改,物华阴逐岁功还。
忧民太守铃斋暇,想对壶觞正解颜。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寒气在空中凝聚,形成了深秋的寒冷,平时积蓄的雪仿佛要把山藏起来。
我知道腊月连着三场白雪,已经高兴地看到春天的一个小迹象。
神灵的力量巧妙地改变了人们的心意,万物的繁华又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回归。
忧虑百姓的太守在闲暇时光中,正想对着酒杯微微一笑。
注释:
- 夜气:夜晚的寒气。
- 凝空:空中凝聚。
- 暮寒:深秋的寒冷。
- 积雪:积累的雪。
- 连腊连三白:指腊月的三场大雪。
- 神力巧:形容神灵的力量巧妙。
- 物华:万物的繁华。
- 阴逐:阴暗中逐渐消退。
- 铃斋:太守的住所或书斋。
- 壶觞:酒杯。
典故解析:
- 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常常伴随着寒冷的天气和雪。
- 壶觞:古代酒器,象征饮酒和聚会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的深刻思考,尤其擅长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正值寒冷的腊月,作者通过描绘冬雪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民生的关怀。诗中提到的太守张嵇仲,是指当时的地方官员,体现了诗人对官员责任感的认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雪为主题,通过描绘严寒的夜晚和积雪的景象,引发了对春天的期待。首句“夜气凝空作暮寒”开篇就渲染出一种寒冷的氛围,接着“平时积雪欲藏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景观的壮丽。诗中提到的“连腊连三白”,不仅指代天气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冬季的漫长与无情。然而,随着最后两句的转折,诗人又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对太守的信任与期待,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严寒中孕育着温暖的希望,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气凝空作暮寒:夜晚的寒气在空中凝聚,形成了深秋的寒冷,体现出严冬的到来。
- 平时积雪欲藏山:描述了积雪的厚重,似乎要将山体隐蔽,使得自然景观更加渗透出一种神秘感。
- 定知连腊连三白:诗人自信地感知到腊月的雪景,暗示三场雪的到来。
- 已喜先春见一斑:在漫长的冬季中,作者已经感受到春天的微弱迹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
- 神力巧将人意改:神灵的力量巧妙地改变了人们的心情,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互动。
- 物华阴逐岁功还:万物在阴暗中逐渐复苏,象征着岁月的轮回与生命的延续。
- 忧民太守铃斋暇:太守在闲暇之余,心系百姓,表现了他的责任感。
- 想对壶觞正解颜:太守希望在饮酒的时刻,能与人分享他的喜悦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藏山的力量,强调冬天的厚重。
- 拟人:神力巧将人意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夜气凝空”“平时积雪”,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冬雪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气:象征着寒冷与宁静。
- 积雪:代表着冬天的严酷与自然的沉静。
- 春: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 壶觞:象征着人际交往和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连腊连三白”指的是:
- A. 春天的到来
- B. 腊月的三场雪
- C. 秋天的落叶
- D. 夏天的阳光
-
诗中“忧民太守铃斋暇”表现了太守的:
- A. 忙碌
- B. 责任
- C. 富裕
- D. 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的不同情感与表达方式。杜甫的诗中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李弥逊则更侧重于对民生的关怀与自然的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以上是对《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