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
时间: 2024-12-31 06:4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勉
——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
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
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
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
神僊岂弃汝,正坐自迂阔。
余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白话文翻译
前年读了隐士的书,妄想着追慕陶渊明的悠然生活。
关于芝房和乳石的种种,日夜辛勤地去采摘。
虽然飞升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或许死后可以脱离世俗的束缚。
谁能想到事与愿违,头发早已稀疏。
神仙怎会抛弃你,正是自己太过于迂腐。
余生仍需努力,不要等到烛光下才看到脚印的痕迹。
注释
- 隐书:指隐士的著作,通常是关于修身养性、清高淡泊的书籍。
- 陶葛: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芝房、乳石:芝房指盛产灵芝的地方,乳石则是指一种象征吉祥的石头,二者都与长生、修道相关。
- 飞举:指追求飞升的理想。
- 死籍:指死亡后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
- 发齿将秃豁:意指年纪渐长,头发稀疏,暗示人生的无常。
- 神僊:指神仙。
- 烛见跋:点亮烛火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喻指不要等到晚年才开始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剑南诗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动乱,忠诚于国家,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忧虑。他的诗作风格清新、直白,情感真挚,尤以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自勉》是陆游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和自我激励的心态。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失落,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强调努力奋斗的重要性,激励自己不放弃追求。
诗歌鉴赏
《自勉》这首诗通过个人的自我反省与激励,展示了陆游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的开头,陆游以“曩岁读隐书”引入,显示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正如陶渊明所追求的那种超脱于世俗的自在。然而,紧接着的“妄意慕陶葛”则揭示了这种向往是带有幻想的,真实的人生并非如此简单。接下来的描写“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则是对理想追求的描绘,尽管努力不断,但“飞举固未能”,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无奈与渴望。
“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则是对现实的认知,年华易逝,理想的追求未必能如愿以偿,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此时,陆游意识到,神仙并不会抛弃他,而是他自己的思维过于局限。最后,诗句“余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则是对未来的鼓励,提醒自己在余生中仍要努力拼搏,不应因岁月而停滞。
整首诗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表达了陆游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曩岁读隐书:前年我读了隐士的书籍,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妄意慕陶葛:我幻想着追求陶渊明那样的生活,然而这种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
- 芝房及乳石:日夜辛勤地去采集那些象征长生的灵芝和乳石,暗示追求理想的努力。
- 飞举固未能:尽管努力追求飞升和理想,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 死籍或可脱:或许在死亡后我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解脱。
- 那知事大谬:谁能想到事情却大相径庭,感慨人生的无常。
- 发齿将秃豁:年纪渐长,头发稀疏,暗示人生的流逝与无奈。
- 神僊岂弃汝:神仙怎能抛弃我,意在表达内心的信念与坚持。
- 正坐自迂阔:问题在于我自己太过于迂腐,未能开阔视野。
- 余年尚努力:余生仍需努力拼搏,不能停下脚步。
- 勿待烛见跋:不要等到最后才反思,及时努力,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举”与“死籍”,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追求理想比作“飞举”,强调其艰难与遥不可及。
- 反问:如“神僊岂弃汝”,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内心的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努力奋斗与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无论现实多么艰难,都应保持对理想的追求与信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等到晚年才意识到努力的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书:象征着清高与脱俗的理想。
- 陶葛:代表着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追求内心的宁静。
- 芝房、乳石:象征着长生与理想,代表对超脱的向往。
- 飞举: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难与遥远。
- 神僊:代表着超脱与理想的追求,暗含对自我反思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在《自勉》中提到的隐士作家是: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飞举”指的是: A. 追求理想的努力
B. 追求财富的行为
C. 追求名利的奋斗
D. 追求学问的努力 -
诗中提到的“芝房及乳石”主要象征: A. 财富
B. 长生
C. 快乐
D. 友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秋夕》——杜甫
- 《登高》——王勃
诗词对比
陆游的《自勉》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陆游更强调面对现实的清晰认识,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两者都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但情感基调及处理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词全编》
- 《陶渊明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