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大常愁节物催,
东皇又挽斗杓回。
江天惨惨不成雪,
山驿萧萧初见梅。
隐士寄云从地肺,
游僧问路上天台。
戏书幽事无时阙,
古锦诗囊暮暮开。
白话文翻译:
年纪渐老常常忧愁,四季变换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东风又把斗杓的指针转回。
江天一片苍凉,仿佛不成雪,
山间驿站幽静,初见梅花绽放。
隐士寄情于云,仿佛来自大地深处,
游僧在路上询问去往天台的方向。
戏作书信,幽静的情思没有时间的限制,
古老的锦囊中,诗篇每天傍晚打开。
注释:
- 老大:年纪大的人,指诗人自己。
- 节物:四季的变换,指时光的流逝。
- 东皇:指春天的神明,代表春季的开始。
- 斗杓:古代天文仪器,用来测量时间。
- 惨惨:形容景色凄凉的样子。
- 隐士:隐居者,远离尘世的人。
- 云从地肺:隐士的情思如云般飘渺,寄托于大地。
- 游僧:出家人,乞问行路的僧侣。
- 戏书幽事:轻松写作的幽静情事。
- 古锦诗囊:古老的诗句收藏在锦囊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宋代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陆游一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故其诗歌常表现出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被誉为“诗史”,其作品不仅有情感的深度,还有历史的厚度。
创作背景:
《幽事》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时期,国势衰退,社会动荡,陆游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隐士、游僧的对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幽事》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开头两句“老大常愁节物催,东皇又挽斗杓回”直接点明诗人年岁渐长,伴随四季轮回而来的忧愁。这里的“东皇”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在诗人看来,春天的来临只是在催促时间的流逝,使人更加感到无奈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江天惨惨不成雪,山驿萧萧初见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氛围,江天的苍凉与梅花的初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半部分的“隐士寄云从地肺,游僧问路上天台”则引入了隐士和游僧的形象,隐士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游僧则是流浪者的象征,这两者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追求自由与超脱的心态。最后两句“戏书幽事无时阙,古锦诗囊暮暮开”则展示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尽管生活充满困扰,但他仍然在书写和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自然、人生与时光的独特理解,体现了他在晚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大常愁节物催:年纪逐渐增大,常常感到四季更替带来的忧愁。
- 东皇又挽斗杓回:春天的神明再次转动时间的指针,暗示时间的流逝。
- 江天惨惨不成雪:江天的景色凄凉,甚至看起来连雪都显得不那么洁白。
- 山驿萧萧初见梅:山间的驿站显得冷清,梅花刚刚绽放,带来一丝生机。
- 隐士寄云从地肺:隐士的情感寄托于云彩,仿佛来自大地的深处,表达一种向往和孤独感。
- 游僧问路上天台:游僧在路上询问通往天台的方向,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 戏书幽事无时阙:轻松的书写幽静的事情,没有时间的限制,表达出诗人对创作的热爱。
- 古锦诗囊暮暮开:古老的诗句收藏在锦囊中,每晚都在打开,展现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皇”比喻春天的神明。
- 拟人:如“斗杓回”,赋予无生命的斗杓以人的动作。
- 对仗:上下句相对,如“江天惨惨”与“山驿萧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天:象征自然的苍凉和无情。
- 梅:象征希望与坚韧,尽管环境恶劣,梅花依然绽放。
- 隐士:代表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向往。
- 游僧:代表着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大”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年龄较大的人
- C. 小孩
- D. 书生
-
“东皇”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秋天
-
“山驿萧萧初见梅”中的“梅”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生机与希望
- C. 绝望
- D. 伤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陆游的《幽事》和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寄托,但陆游更多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愁,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境遇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