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长桥未明观渔》
时间: 2025-01-07 20:2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江长桥未明观渔 苏舜钦 〔宋代〕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 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 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 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白话文翻译
黎明的曙光向东边渐渐变得朦胧明亮,渔船在远处的小洲上纵横交错地映照着。 波涛面上白色的烟雾使落月显得昏暗,山岭上残留的火光与稀疏的星星混杂在一起。 渔船的桨声不要惊扰了沉睡的蛟龙,举起渔网时常能闻到鱼鳖的腥味。 我实在是一个不适应官场生活的人,打算来这里随你们一起带着渔具生活。
注释
- 曙光:黎明的光线。
- 胧明:朦胧的明亮。
- 渔艇:渔船。
- 远汀:远处的小洲。
- 涛面:波涛的表面。
- 白烟:指水面上蒸腾的雾气。
- 昏落月:使落月显得昏暗。
- 岭头:山岭的顶部。
- 残烧:残留的火光。
- 混疏星:与稀疏的星星混杂在一起。
- 鸣根:指渔船的桨声。
- 蛟龙: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 鱼鳖腥:鱼和鳖的腥味。
- 宦游:指在外做官。
- 无况者:不适应的人。
- 笭箵:渔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松江长桥未明时分观察渔民捕鱼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渔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和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黎明时分的松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船、波涛、山岭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曙光东向欲胧明”一句,既描绘了黎明的光线,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渔艇纵横映远汀”则进一步以渔船的动态映衬出江面的宁静。后两句通过对波涛和山岭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渔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曙光东向欲胧明:描绘黎明的光线,东方的天空渐渐变得朦胧明亮。
- 渔艇纵横映远汀:渔船在远处的小洲上纵横交错地映照着,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
- 涛面白烟昏落月:波涛面上白色的烟雾使落月显得昏暗,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
- 岭头残烧混疏星:山岭上残留的火光与稀疏的星星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的景象。
- 鸣根莫触蛟龙睡:渔船的桨声不要惊扰了沉睡的蛟龙,暗示了江面的宁静。
- 举网时闻鱼鳖腥:举起渔网时常能闻到鱼鳖的腥味,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
- 我实宦游无况者: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
- 拟来随尔带笭箵:打算来这里随你们一起带着渔具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鸣根莫触蛟龙睡”,将蛟龙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黎明时分松江渔民捕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渔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适应和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曙光: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渔艇:象征渔民的生活和自由。
- 涛面白烟:象征朦胧和神秘。
- 岭头残烧:象征残留的温暖和光明。
- 蛟龙:象征神秘和力量。
- 鱼鳖腥:象征渔民的现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曙光东向欲胧明”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D. 正午
-
诗中“渔艇纵横映远汀”中的“汀”指的是什么? A. 山岭 B. 小洲 C. 波涛 D. 烟雾
-
诗中“我实宦游无况者”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不适应? A. 渔民生活 B. 官场生活 C. 田园生活 D. 城市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江边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 杨万里《小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小池边的景象,与苏舜钦的诗有相似的自然风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舜钦的《松江长桥未明观渔》都描绘了江边的景象,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渔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苏舜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舜钦诗集》:收录了苏舜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