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
时间: 2025-01-06 13:5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
作者:黄庭坚
卧稻雨余收。
处处游人簇远洲。
白发又扶红袖醉,
戎州。
乱折黄花插满头。
青眼想风流。
画出西楼一帧秋。
还把去年欢意舞,
梁州。
寒雁西来特地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重阳节后,稻谷在雨中成熟的情景。四处游人汇聚在远处的洲头,白发的老者和年轻女子一起醉酒畅饮。人们随意地折下黄花插在头上,神采奕奕。回想起往年在西楼的秋日情景,欢快的舞蹈仿佛还在眼前。可此时,寒雁从西方飞来,带来了特有的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卧稻:指稻谷成熟后,躺在地上的样子。
- 游人簇:游人聚集的意思。
- 红袖:红色的袖子,象征年轻女子。
- 戎州:这里可能是指戎州(今四川)的一种方言或地区名。
- 青眼:形容眼神清澈,或指年轻人的神态。
- 西楼: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楼阁或场所。
- 寒雁:寒冷的雁,象征着秋冬的到来与离别的愁绪。
典故解析:
“重阳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有饮菊花酒、赏菊花的习俗,象征着长寿与丰收。诗中提到的“白发”与“红袖”,描绘了老人与年轻女子共庆节日的和谐美好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节日的欢庆。重阳节是人们团聚、欢庆的日子,而诗中掺杂的忧愁则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南乡子》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将重阳节的欢乐与一丝淡淡的忧愁交织在一起。词的开头“卧稻雨余收”,直接引入了丰收的季节,展示了自然的富饶与美好,紧接着“处处游人簇远洲”,描绘出节日的热闹场景,游人如织,气氛欢快。
词中“白发又扶红袖醉”,将老人与年轻女子的形象并置,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年龄层的欢庆气氛,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欢乐与团聚。而后“乱折黄花插满头”,则是对黄花的喜爱与庆祝,黄花在重阳节中象征着长寿与美好。
然而,结尾的“寒雁西来特地愁”则转入了更深层的情感,随着秋冬的来临,离别与思念的情绪随之而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由欢庆转向忧愁的情感交替,使整首词更加丰富与深刻,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稻雨余收:描绘稻谷在雨后成熟的静谧画面,暗示丰收的喜悦。
- 处处游人簇远洲:展现重阳节热闹的场景,游人聚集,象征团圆与欢庆。
- 白发又扶红袖醉:老人与年轻女子共饮,体现了代际之间的和谐与欢乐。
- 戎州:可能是特指某地,或为抒情的需要而夸张。
- 乱折黄花插满头:体现节日的欢愉和对生命的赞美。
- 青眼想风流:年轻人怀念过去的风流韵事,渴望重温旧梦。
- 画出西楼一帧秋:将过去的美好时光定格在心中,表现对往昔的追忆。
- 还把去年欢意舞,梁州:去年欢愉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流露出对过去的留恋。
- 寒雁西来特地愁:秋冬来临,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离愁别绪,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卧稻”比喻稻谷丰收的状态。
- 拟人:如“寒雁西来”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 对仗:如“白发又扶红袖”与“乱折黄花插满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欢庆与忧愁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稻:象征着丰收与安宁。
- 游人:代表着人间的热闹与生机。
- 黄花:象征着长寿与美好。
- 西楼:可能象征着往昔的回忆与美好时光。
- 寒雁:象征着秋冬的到来与离别的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卧稻”指的是:
A. 稻谷收成后的状态
B. 稻田的景象
C. 农民的辛劳
答案:A -
“白发又扶红袖醉”中的“红袖”代表:
A. 老人
B. 年轻女子
C. 酒
答案:B -
“寒雁西来特地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期待
C. 离愁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菊花》 by 陶渊明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南乡子》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两首诗都涉及重阳节,但前者侧重于庆祝与怀念,后者则更加强调亲情与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南乡子(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