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三
云林招游三官庙看海棠,不果行,用来韵答之
作者: 顾太清 〔清代〕
小叶碧玲珑。
十二栏干护几重。
不是不知春已去,随风。
且向枝头逞艳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小叶的海棠花碧绿而玲珑,
十二根栏杆护着几重的花影。
不是我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随风而去,
可是我仍想在枝头上展现艳丽的红花。
注释:
- 小叶碧玲珑: 小叶的海棠花色彩鲜绿,形态玲珑。
- 十二栏干: 指的是庙宇的栏杆,形状和数量的描绘。
- 不是不知春已去: 表达了诗人虽然明白春天已经过去的事实。
- 且向枝头逞艳红: 诗人希望在春天已逝的情况下,仍然能展现花朵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诗人在游览三官庙时,看到美丽的海棠花,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仍对花的美丽感到留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其三》通过对海棠花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小叶碧玲珑”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勾勒出海棠花的生动形象,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十二栏干护几重”,则用空间的层次感增强了场景的立体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三官庙的环境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不是不知春已去,随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已逝的无奈和惆怅,尽管心中明白春天已经离去,然而内心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依然存在。最后一句“且向枝头逞艳红”则展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尽管春光已逝,但诗人仍然希望在此时此刻展现出自己的美丽与生机。这种对美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叶碧玲珑: 描述海棠花的细小叶片,展现出清新、精致的特点。
- 十二栏干护几重: 通过栏杆的描写,营造出庙宇的氛围,也暗示了花的娇嫩和需要保护。
- 不是不知春已去,随风: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失落,流露出一丝无奈。
- 且向枝头逞艳红: 这句则是诗人对生命与美的坚持,尽管春天已去,依然要展现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 “小叶碧玲珑”将海棠花比作精致的艺术品。
- 拟人: “随风”赋予春天离去以生命的特性。
- 对仗: 诗中栏杆和枝头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 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春天: 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又容易流逝。
- 栏杆: 象征着保护与隔离,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叶碧玲珑”中的“小叶”指的是什么?
- A. 树叶
- B. 海棠花
- C. 茶叶
-
诗中提到的“十二栏干”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河流
- B. 庙宇的环境
- C. 花瓣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留恋与感慨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 同样描写春天的主题,但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
- 李白的《月下独酌》: 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对孤独的感慨,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渗透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