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咸阳北寺楼》

时间: 2025-01-17 03:07:44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时节,我来到这座寺庙,下马后便登上高处。
渭水从西边奔流而来,秦山在南方显得深邃。
昔日的宫女已不在,荒凉的石碑路难以寻觅。
日暮时分,凉风吹起,心中感到一丝萧条和遥远的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秋:指深秋,天气渐凉,景色萧瑟。
  • 下马:指从马背上下来,表示到达目的地。
  • 渭水:指渭河,流经陕西,重要的水系。
  • 秦山:指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山脉。
  • 旧宫人:昔日的宫女,指代那些曾经在宫廷生活的人。
  • 荒碣:荒废的石碑,象征失落的历史。
  •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旧宫人”可以引申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感慨,反映出时光流逝带来的失落感。秦山和渭水的描写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季直,号宗孟,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张籍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登咸阳北寺楼》创作于张籍晚年,正值唐代中期。诗中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过去繁华的怀念,背景中带有对国家动荡的隐忧。

诗歌鉴赏:

《登咸阳北寺楼》以高秋为背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感慨。诗的开头以“高秋原上寺”引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接着通过“下马一登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期待与向往。渭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而秦山则给人以深邃的感觉,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随后,诗人提到“旧宫人不住”,引发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失落,诗人的内心情感在此刻达到高潮。最后的“日暮凉风起”则转向现实,带来一丝凉意,唤起心中的萧条感,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为成功,既有自然的壮美,又有内心的孤寂,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秋原上寺:在深秋的原野上,有一座寺庙,描绘出季节的特征。
  2. 下马一登临:骑马到达后下马,象征着对这座寺庙的尊重与向往。
  3. 渭水西来直:渭水从西边流来,直奔而下,展现出自然的雄壮。
  4. 秦山南向深:秦岭在南方,深邃而神秘,增添了一种历史感。
  5. 旧宫人不住:过去的宫女已不再,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
  6. 荒碣路难寻:荒废的石碑,已难以找到,反映出历史的失落。
  7. 日暮凉风起:傍晚的凉风吹来,带来一丝萧瑟之感。
  8. 萧条多远心:内心感到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与心境结合,象征精神寄托。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萧瑟与无常。
  • 寺庙:象征信仰与精神寄托。
  • 渭水:象征历史与文化。
  • 秦山:象征深邃与厚重的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渭水”流向哪个方向?

    • A. 东
    • B. 西
    • C. 南
    • D. 北
  2. 诗人下马后做了什么?

    • A. 休息
    • B. 登高望远
    • C. 祈祷
    • D. 离开
  3. “旧宫人不住”意指什么?

    • A. 宫女依然在
    • B. 过去的繁华已不再
    • C. 新的宫女来临
    • D. 宫女正在工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人内心的感受。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展现自然美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登咸阳北寺楼》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