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翠倚峥嵘,森然众木荣。
两条寒玉迸,一槛暑风清。
幽意凭分泻,微澜更合成。
谁知阛阓里,扃户小蓬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青翠的山景,峻峭的山峰上树木繁茂。两条清澈的泉水奔流而出,清凉的夏风从凉亭中拂过。幽静的意境在这里流淌,细微的波澜又交织在一起。谁能想到在繁华的市集里,门扉紧闭的地方,竟然有这样的小天地。
注释:
- 叠翠:重重叠叠的绿色,形容山上树木葱郁。
- 峥嵘:形容山势雄伟险峻。
- 寒玉:指清澈的泉水,形容其洁净凉爽。
- 槛:通常指栏杆或窗棂,此处意指凉亭。
- 幽意:幽静的情感或意境。
- 阛阓:繁华的市集或街道。
- 扃户:紧闭的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题双泉堂》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山水环境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在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水景象。开篇“叠翠倚峥嵘,森然众木荣”,通过“叠翠”与“峥嵘”相对比,展现出山体的高耸与树木的繁茂。接下来的“寒玉迸”则以泉水的清凉感来增强自然的生动性,使人在想象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凉。诗人通过“幽意凭分泻,微澜更合成”表达了一种流动的美感,似乎在说这种自然的幽静与和谐并非偶然,而是自然的规律所致。
最后两句转向,提到“阛阓里,扃户小蓬瀛”,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繁华的市集与宁静的山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繁杂的厌倦与向往清幽的心情。这种对比不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那份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翠倚峥嵘:形容青翠的树木依偎着高耸的山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森然众木荣:树木繁茂,生机盎然,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
- 两条寒玉迸:清泉如寒玉般奔流而出,形象地描绘出泉水的清澈。
- 一槛暑风清:在凉亭里感受到清凉的夏风,带来一丝舒适。
- 幽意凭分泻:幽静的意境如水般流淌,表明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 微澜更合成:细微的波澜交织在一起,象征着自然的细腻与和谐。
- 谁知阛阓里:引入对比,问谁能想到繁华的市集里有如此宁静的地方。
- 扃户小蓬瀛:封闭的门后隐藏着这样的一个小天地,暗示了对世俗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寒玉”,增强了泉水的清凉感。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叠翠倚峥嵘,森然众木荣”。
- 拟人:通过“幽意凭分泻”赋予自然意境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喧嚣市井生活的反思与逃避,传达出一种渴望宁静、向往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泉水:代表纯净与清凉,寓意诗人的思想清澈。
- 凉亭:象征一个可以暂时避世的空间,提供了沉思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叠翠倚峥嵘”中的“叠翠”指的是什么? A. 青翠的树木
B. 皑皑白雪
C. 灼灼其华
D. 繁华似锦 -
“寒玉迸”中的“寒玉”比喻什么? A. 太阳
B. 清泉
C. 明月
D. 霜雪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厌恶
D. 对尘世的迷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廖刚的《题双泉堂》都表现了山水的宁静之美,但王维更多的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廖刚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对繁华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世界》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题双泉堂》这首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