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晚行》

时间: 2025-01-14 20:36:42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故乡已百年,心中对故土的眷恋愈发浓厚,千里跋涉让我倍感疲惫。在这高低起伏的小路上探寻着戍楼的踪迹,远近的泉水声在耳边回响。山涧的树叶刚刚开始变色,山花的名字我却已无法辨认。我的羁旅之心何时才能安放?秋风急促,暮猿轻声哀鸣。

注释:

  • 怀土:怀念故土,指对家乡的思念。
  • 倦游:疲惫的旅行,表达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
  • 戍道:古代边防的道路,隐喻寻求归属感的旅途。
  • 涧叶:山涧中的树叶,象征自然的变迁。
  • 羁心:羁旅的心情,指因旅途而产生的忧愁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早逝于26岁。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意象清新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其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麻平晚行》创作于王勃的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在游历中对生命和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麻平晚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与游子的孤独心情。开篇的“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直接点明了思乡的主题,表现了历经风霜后的疲惫与对故乡的眷恋。接下来的“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通过描绘寻路的场景,表现了游子的无奈与茫然,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暗示着作者对故乡的记忆与现实的疏离。最后一句“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整体而言,诗歌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探讨了个人的归属感与生命的无常,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普遍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怀土望:表达了对故乡长久的思念。
  2. 千里倦游情:强调了漫长旅途带来的疲惫感。
  3. 高低寻戍道:指在崎岖的道路上寻找归属感。
  4. 远近听泉声:泉水的声音传入耳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5. 涧叶才分色:描绘秋天来临的景象。
  6. 山花不辨名:对山中花朵的陌生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模糊记忆。
  7. 羁心何处尽:感叹游子心灵的归属难寻。
  8. 风急暮猿清:描绘寒风中猿声,增添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的心情比作秋风中的猿声,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形成深刻的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怀与孤独感,展现了人们在旅途中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出对生命归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故乡:象征归属与亲情。
  • 戍道:隐喻人生的旅途与艰难。
  • 泉声: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渴望。
  • 涧叶与山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模糊记忆。
  • 暮猿:暗示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勃的《麻平晚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友情的珍惜

  2. “千里倦游情”中的“倦游”是什么意思?
    A. 快乐的旅行
    B. 疲惫的旅行
    C. 忙碌的旅行
    D. 无聊的旅行

  3. 诗中提到的“羁心”指什么?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工作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麻平晚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皆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勃的笔调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李白则以直接的情感表达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