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
时间: 2025-01-06 12:57:11意思解释
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
作者:曹勋 〔宋代〕
原文展示:
明日立秋秋色至,
向晚雨随大风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
倒海倾江差可拟。
高林老木亚复折,
帘幕颓垣纷若委。
须臾霁色上南山,
落日烧云照淮水。
白话文翻译:
明天就是立秋,秋天的色彩渐渐显现,
傍晚时分,雨水伴随着强烈的大风而来。
翻腾的水面如同麻布一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波涛汹涌的江河,似乎也可以与之相比。
高大的树林和古老的树木几乎都要折断,
帘幕和屋檐摇摆不定,像是随时会倒塌。
片刻之后,雨过天晴,南山的色彩渐渐明朗,
夕阳照耀着云彩,映照在淮水之上。
注释:
-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雨随大风起:形容雨水伴随着风的猛烈而来。
- 翻盆如麻:形容水面波涛翻滚,像翻动的麻布,形象生动。
- 倒海倾江:形容雨势之大,波涛汹涌。
- 高林老木亚复折:高大的树林和古老的树木几乎要被折断,表明风雨的猛烈。
-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
- 烧云:夕阳照射下的云彩,呈现出烧红的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著称。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即将来临时的雨天,反映出诗人对时节变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感受。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威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描绘了秋季来临时的一场大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首联以“明日立秋秋色至”开篇,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即将转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翻盆如麻”、“倒海倾江”,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猛烈和风的狂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诗中对于高大树林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与力量,而“帘幕颓垣纷若委”则将这种力量与人类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须臾霁色上南山,落日烧云照淮水。”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无常,更隐含着一种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思索,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日立秋秋色至:指出时间的节点,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 向晚雨随大风起:描绘了傍晚时分,雨水与大风携手而至的情景,给人以紧迫感。
- 翻盆如麻不足喻:将波涛翻滚的水面比喻为翻动的麻布,形象而生动。
- 倒海倾江差可拟:强调雨势之大,波涛如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高林老木亚复折:描写风雨之中,树木被折断的惨烈景象,增强了诗的震撼力。
- 帘幕颓垣纷若委:通过对比,展现出人类建筑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
- 须臾霁色上南山:描绘出雨后的晴朗景象,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落日烧云照淮水:夕阳照耀下的云彩与淮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希望和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翻盆如麻”、“倒海倾江”将自然现象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高林老木”和“帘幕颓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景象的并列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展开,通过对激烈天气的描写,反映出自然的无情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寄托着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 大风: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测性,暗示着生活中的变幻莫测。
- 雨水:象征着洗净与重生,雨后天晴的意象寓意着希望与美好。
- 南山、淮水:自然地理元素,增强了地域感,使诗的意境更加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一个?
- A. 立春
- B. 立秋
- C. 立冬
- D. 夏至
-
诗人在描写风雨时使用了哪些比喻?
- A. 倒海倾江
- B. 翻盆如麻
- C. 日照云彩
-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霁色”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后天晴
- B. 阴云密布
- C. 大雪纷飞
- D. 暴风骤雨
答案:
- B. 立秋
- D. 以上都是
- A. 雨后天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秋》 by 杜甫
- 《秋夕》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早秋》:同样描写秋季,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李白《秋夕》: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