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楚用作》
时间: 2025-01-06 12:4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楚用作
作者: 曹勋 〔宋代〕
昔见山阳盛,气象吞淮壖。
士子世忠孝,民物安园田。
再到已屯兵,鼙鼓喧中天。
户口莽凋弊,庐里储橐鞬。
济师有虎臣,隔岸威腥膻。
翠华江梅上,玉阙风尘边。
未至重慨叹,荒城委苍烟。
貔貅过江南,狐兔游城颠。
余民如惊鹿,菜色惨不鲜。
呼之莫肯留,犹意虏所专。
三过乃三变,感时良泫然。
二赵忠益高,仲车魂尚贤。
欲吊寂无所,淮月空娟娟。
白话文翻译:
我曾见山阳繁盛的景象,气势逼人,淮河的水波荡漾。士人们都在世代传承忠孝,百姓们安居乐业,田园丰收。然而再次来到这里时,已是军队驻扎,战鼓声震天。百姓家中人口稀少,田地荒凉,家里储存的粮食也不足。为了保卫国家,派出的人马中有猛将,却只能隔着河流,闻到战斗的血腥气。翠华山上的梅花依旧盛开,王宫的尘埃依旧弥漫。未到达那里,已感慨万千,荒废的城市只剩苍烟。貔貅过江南,狐狸与兔子在城头嬉戏。余下的民众如同惊恐的鹿,菜色也显得惨淡不鲜。呼唤他们却无人愿意停留,仿佛心中仍惧怕敌人。三次经过此地,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二赵的忠诚和高尚,仲车的英才仍在。想要哀悼却无处可去,淮河的月光依旧清冷明亮。
注释:
- 山阳盛:指山阳地区的繁荣景象。
- 士子世忠孝:士子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忠孝是传统美德。
- 鼙鼓喧中天:鼙鼓是战斗的号角,形容战斗的声音响彻天空。
- 户口莽凋弊:户口稀少,民众生活困苦。
- 貔貅: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勇猛与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字德懋,号云林,宋代诗人,擅长描写战争与民生困苦,作品常含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频繁的年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沦丧、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过楚用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山阳的繁盛与战乱后的凋敝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开篇的“昔见山阳盛”,引入了曾经的美好景象,随后“再到已屯兵”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战鼓声中不再是繁荣而是苦难。诗中通过“余民如惊鹿,菜色惨不鲜”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百姓的困境与无奈,感情深沉而真挚。结尾处的“淮月空娟娟”则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使整首诗在感情上达到了高潮。诗人在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对忠臣良将的怀念,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见山阳盛”:回忆过往的繁荣。
- “气象吞淮壖”:形容当时的气势如虹,淮河也被其气势所吞没。
- “士子世忠孝”:士人们在传承忠孝美德。
- “再到已屯兵”:再次来到时,已是兵戎相见。
-
修辞手法:
- 比喻:“余民如惊鹿”,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民众的惊恐状态。
- 对仗:“翠华江梅上,玉阙风尘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战乱的痛苦与对忠孝的追怀,并以此反思历史,寄托对民生的关心。
意象分析:
- 山阳:象征繁荣与希望。
- 鼙鼓:战斗的象征,传达紧迫感。
- 貔貅:勇敢与财富的象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昔见山阳盛”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 A. 战争的景象
- B. 繁荣的景象
- C. 荒凉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余民如惊鹿”比喻的是?
- A. 民众的勇敢
- B. 民众的惊恐
- C. 民众的富裕
- 诗中“昔见山阳盛”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过楚用作》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均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战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但曹勋更多表现对忠臣的怀念,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百姓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