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蟠桃花发景争新,
流水漂香几换春。
洞口霞光长蔽日,
须知中有武陵人。
白话文翻译:
蟠桃花盛开,景色争奇斗艳,
溪水飘散着花香,似乎又换了个春天。
洞口的霞光长时间遮蔽着阳光,
你要知道这里面住着武陵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蟠桃花:指蟠桃树的花,象征着美好与长寿。
- 景争新:形容景色争相展现新意。
- 漂香:指花香随水流飘散。
- 蔽日:遮蔽阳光。
- 武陵人: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隐士,象征世外桃源。
典故解析:
- 武陵人:出自《桃花源记》,讲述一个隐士在桃花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象征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字子元,号竹山,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借鉴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可能是作者在游览某个桃花源或理想乡的过程中,受到美景的启发,借景抒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描绘了蟠桃花的盛开,生动地展示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接着,流水带来的芳香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更新。这种生机与美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而后两句则转向更深层的哲理思考。洞口的霞光遮蔽日光,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隐秘与隔绝,暗示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往往会忽视身边的真实世界。最后一句提到“武陵人”,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哲学层面,提醒读者在纷扰的世俗中,依然要追求那一份内心的宁静与理想。
整首诗采用了清新明快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思想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蟠桃花发景争新:描绘春天的桃花盛开,生机勃勃,景色美丽。
- 流水漂香几换春:溪水流淌,花香四溢,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在不断更替。
- 洞口霞光长蔽日:霞光遮蔽阳光,暗示一种隐秘的美好环境。
- 须知中有武陵人:暗示在这美好的景色中,隐藏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呼应了桃花源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的盛开比作春天的到来。
- 对仗:如“蟠桃花发”与“流水漂香”,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
- 象征:武陵人象征着理想与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借助武陵人的典故,探讨了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思考与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桃花:象征生命的繁荣与长寿。
- 流水:流动的时间和生命,象征着变化与希望。
- 霞光: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环境。
- 武陵人:象征理想的隐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蟠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隐士的生活
- C. 美好的理想
- D. 以上皆是
-
“洞口霞光长蔽日”这句中,霞光的作用是什么?
- A. 美化景色
- B. 隐藏阳光
- C. 代表理想生活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姜特立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理想社会的构建。两者共同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