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春华已半归,江天况值雨垂垂。
山梅倏忽花经眼,园杏须臾子满枝。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春天的花已开到一半,江面和天空正下着细雨。
山上的梅花一转眼就开了,园中的杏树瞬间就结满了果实。
注释:
- 二月:农历二月,春天的开始。
- 春华:春天的花,指春季的花卉。
- 江天:指江面和天空,通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
- 况值:正好遇到。
- 雨垂垂:细雨慢慢地下着。
- 倏忽:形容时间的短暂,转瞬即逝。
- 须臾:指短暂的时间。
- 子:指杏子的果实。
典故解析:
本诗在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时,表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二月是春天的开始,梅花和杏树的花果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循环。宋代诗人曾布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布(生卒年不详),字子毓,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二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变化。开头的“二月春华已半归”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春花已经开放到了一定的程度,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接着“江天况值雨垂垂”则通过雨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细雨如丝,给春天的气息增添了几分温润。这里的“况值”一词,显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山梅倏忽花经眼,园杏须臾子满枝”则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象,山梅的花开与园杏的果实瞬间产生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和生机。通过倏忽与须臾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既有春天的花开,又有细雨的润泽,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生动的春日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月春华已半归:二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春天的花已经开了大半,暗示春天的进程。
- 江天况值雨垂垂:正好是江面和天空在下细雨,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春日氛围。
- 山梅倏忽花经眼:山上的梅花一瞬间就映入眼帘,突出了梅花的娇美和瞬息万变的特性。
- 园杏须臾子满枝:园里的杏树在短时间内就结满了果实,表现了春天的丰收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花与生命的象征,使诗意更加深刻。
- 拟人:通过“倏忽”、“须臾”表现生命的活力,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让语言更加优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华: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开始。
- 江天: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关注。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春天的代表。
- 杏子:象征着丰收和希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月代表什么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须臾”一词是什么意思?
- A. 很久
- B. 短暂
- C. 永恒
- D. 稍后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梅花和杏子
- B. 竹子和松树
- C. 荷花和菊花
- D. 柳树和桃花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曾布的《二月》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细腻变化,后者则强调宏伟的自然景观。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词的精选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