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秀才贡举》

时间: 2025-01-19 18:08:38

儒衣羞此别,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秀才贡举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儒衣羞此别,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白话文翻译:

这身儒士的衣服让我羞愧于这次分别,要去做汉朝的公卿。
如今进贡的年龄尚小,但我的文章才艺已然成熟。
依依惜别之际,夕阳下的流水让人感伤,乡音在话别中涌现。
离别时举杯畅饮,尽管醉了,但西江的春草依然生长。

注释:

  • 儒衣:指读书人的衣服,象征着学者的身份。
  • 羞此别:对离别感到羞愧或不舍。
  • 宾贡:指进贡的年纪,表示为官的资格。
  • 篇章艺已成: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已有所成就。
  • 临流:在水边。
  • 惜暮景:对黄昏的景色感到惋惜。
  • 话别起乡情:在告别时勾起对故乡的情感。
  • 离酌:离别时举杯畅饮。
  • 西江春草生:描绘春天的西江岸边草木生长的景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皇甫曾,字季明,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裴秀才即将赴京应举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分别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裴秀才之间深厚的友情。开篇以“儒衣羞此别”引入,表达出离别时的羞愧和不舍,体现了儒生对朋友前途的期许。接着提到“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显示出对裴秀才才能的赞赏与自信,暗示他将来必定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后两句则通过“临流惜暮景”和“话别起乡情”,描绘出离别时夕阳西下的情景,情感愈发浓厚,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最后一句以“离酌不辞醉”结束,既是对离别的释怀,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暗含着希望与重聚的可能性。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豪情与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儒衣羞此别:穿着儒生的衣服,面对离别感到羞愧,是对身份的认同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去抵汉公卿:希望朋友能如汉朝公卿般显赫,表达了对裴秀才未来的祝福。
    3. 宾贡年犹少:虽年纪尚小,但已具备进贡的资格,体现出对才能的认可。
    4. 篇章艺已成:表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已有所成就,暗示与朋友在文化上的共鸣。
    5. 临流惜暮景:在水边感叹黄昏的美景,增加了离别的情感深度。
    6. 话别起乡情:在告别时,乡情涌上心头,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
    7. 离酌不辞醉:即便是醉酒,也要在离别时举杯,表现出友情的深厚。
    8. 西江春草生:描绘春天的生机,寓意着未来的希望与重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前后句对应,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与春草生长相联系,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拟人:夕阳、流水似乎也在感伤离别,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反映了古代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儒衣:象征着学者的身份和理想。
  • 汉公卿:代表着理想的官职和地位。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唐代诗人?
      • A. 李白
      • B. 皇甫曾
      • C. 杜甫
    2. “儒衣羞此别”中的“儒衣”指的是什么?
      • A. 战士的盔甲
      • B. 读书人的衣服
      • C. 普通百姓的服装
    3. 诗中提到的“西江春草生”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生命的希望
      • C. 凋零的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诗词对比

    • 《送友人》《送裴秀才贡举》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未来的无奈与祝福,而皇甫曾则更强调对朋友才能的认可与期待,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诗人研究文章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