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下我问一个小童子,他说我的老师去采药了。只在这座山中,云雾弥漫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下:在松树下。
- 问:询问。
- 童子:年轻的小男孩,通常指童子军或学徒。
- 言师:说我的老师。
- 采药:采集药材。
- 只在:只是在。
- 此山中:在这座山里。
- 云深:云雾很深。
- 不知处:不知道在哪里。
典故解析:
- 此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者的情景,反映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隐逸文化。在唐代,许多文人向往隐士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孤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贾岛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隐士生活,追求宁静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岛访求隐者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诗中隐者的道教思想与山林的自然景观交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展现了贾岛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通过“松下问童子”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寻觅与失落的情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询问一个童子,表现了他对隐者的渴望与期待。童子的回答“言师采药去”,既说明了隐者的生活方式,又暗示了隐者的隐秘与难以接触。
接下来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寻觅的主题。山中云雾弥漫,象征着难以捉摸的隐者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向往。这种对隐者的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似乎在探索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话与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隐逸生活的魅力与难以实现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下问童子:诗人主动在松树下寻找隐者,体现了他对隐者的向往。
- 言师采药去:童子回答,隐者去采药,暗示隐者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 只在此山中:说明隐者并未远离,暗藏于山中。
- 云深不知处:云雾缭绕,隐者的行踪变得神秘而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问童子”和“言师采药”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松树、童子、云雾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隐逸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探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长寿与坚韧,隐者的栖息之地。
- 童子:象征纯真与无知,代表对隐者生活的简单理解。
- 云:象征神秘与不可捉摸,隐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方询问童子?
- A. 村口
- B. 松下
- C. 河边
- D. 山顶
-
童子说隐者去哪里了?
- A. 游玩
- B. 采药
- C. 读书
- D. 讲学
-
诗中的“云深”意指什么?
- A. 落雨
- B. 难以辨识的隐者
- C. 高山
- D. 日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贾岛更加强调隐者的神秘感,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的宁静美,两者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贾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