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终南望余雪
作者: 祖咏 〔唐代〕
类型: 五言绝句
原文展示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终南山的景象。终南山阴面山岭秀美,山上的积雪仿佛漂浮在云端。树林的外表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清晰而明亮,而城中却因为傍晚的到来而愈发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终南: 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因其雄伟壮丽而著名。
- 阴岭: 指山的阴面,因阳光照射少而显得阴冷。
- 浮云端: 积雪仿佛漂浮在云层之上,形容雪的高悬和轻盈。
- 明霁: 晴朗的天气,霁是指雨后天气转晴。
- 暮寒: 傍晚时分的寒冷,形容天色渐晚带来的寒气。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涉及,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祖咏(约 759—830),字子晦,号白雨,唐代诗人,曾任地方官,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他游历终南山时,表达了对雪后景色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展现了祖咏独特的自然观察能力与对环境的深刻感悟。诗开篇以“终南阴岭秀”引入,勾勒出终南山阴面优美的山岭,给人清新秀丽之感。接着“积雪浮云端”通过细腻的想象,描绘了雪仿佛漂浮在云端的高远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与惊叹。
第三句“林表明霁色”则从山水转向树林,表达了在阳光照耀下,树林显得更加明亮的景象,暗示着晴朗天气给人带来的愉悦。最后一句“城中增暮寒”则是对比,城市中的寒冷与山中明亮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寒冷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南阴岭秀: 描绘了终南山阴面山岭的美丽,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秀丽。
- 积雪浮云端: 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积雪的高悬与轻盈。
- 林表明霁色: 反映了晴天的清新与明亮,突出自然的变化。
- 城中增暮寒: 描述城市的寒冷,形成与自然景色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 “积雪浮云端”形象地描绘积雪的高度和轻盈。
- 对仗: 整首诗结构工整,前后句意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终南山: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雄伟。
- 积雪: 表达清新、纯洁的意象。
- 霁色: 代表晴朗与明亮的象征。
- 暮寒: 体现时间的流逝与寒冷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终南阴岭”指的是哪里?
- A. 长江
- B. 终南山
- C. 泰山
- D. 黄山
-
“积雪浮云端”中的“浮云”是指什么?
- A. 天上的云
- B. 雪的轻盈
- C. 地面的雪
- D. 河流
-
诗中提到的“暮寒”是指什么时间的寒冷?
- A. 清晨
- B. 下午
- C. 傍晚
- D. 午夜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祖咏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内心感受,而王之涣则更强调气势和远景的展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