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忆江头执别时,
论文未有不相思。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征师。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回忆在江边分别的时刻,
自从那时起,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思念。
大雁飞过秋天,却没有一封信寄来;
人们来来往往,整日写新的诗篇。
我思念的心情如同那食檗,无法舒展,
家就像流萍,随意漂泊,不知归处。
我后悔当初学秦人向南避难,
现在却又在武陵原上征战。
注释:
- 执别:握手告别。
- 论文:指诗文,表达思念之情。
- 尺素:古时用来形容书信,指一纸书信。
- 食檗:指一种植物,象征思念的心情难以舒展。
- 流萍:比喻漂泊无依的生活。
- 秦人:指秦国的人,诗中暗指学秦人逃避战争。
- 武陵原:古地名,诗中提及征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对离别、思念及漂泊生活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寄梁淑》是一首充满思念与离愁的诗,诗人通过对别离时刻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的“长忆江头执别时”开篇即点明了思念的起因,接着“论文未有不相思”则揭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写作的内心状态,体现出思念对创作的影响。
“雁过经秋无尺素”描绘了秋天的寂寥与孤独,寓意着没有书信的音讯,让人倍感失落。接下来的“人来终日见新诗”则展现了诗人身处人群中,却感到孤独的矛盾心理,周围的人流动不停,自己却无法摆脱思绪的束缚。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的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食檗象征着无法舒展的思念,而流萍则暗示着漂泊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归属感的渴望与迷茫。
最后两句“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征师”则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后悔当初选择逃避,却又发现自己仍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中,显示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忆江头执别时:回忆在江边分别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
- 论文未有不相思:每一篇写的文章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雁过经秋无尺素:大雁南飞,却没有收到任何信件,表达了思念的无奈。
- 人来终日见新诗:尽管身边有很多人,但仍感到孤独。
- 心思食檗何由展:心中的思念如同食檗般无法展开,形象地描述了忧伤。
- 家似流萍任所之:家庭似浮萍般漂泊不定,表现出无家可归的感受。
- 悔学秦人南避地:后悔像秦人那样逃避,反映出对选择的反思。
- 武陵原上又征师:仍然被卷入战争,显示出历史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食檗”,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有平衡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反映出对动荡生活的无奈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江头: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起点。
- 雁:象征着离散与孤独,缺少联系。
- 新诗:代表着新的人际关系与创作的生机。
- 流萍: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
- 武陵原:代表着战乱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尺素”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书信
C. 一种乐器
答案:B -
“心思食檗何由展”中的“食檗”象征什么? A. 情感的舒展
B. 思念的压抑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B -
诗人对自己选择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后悔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厚,形式上与《寄梁淑》相似,但杜甫的诗更侧重对家庭的牵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