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法和(一作送亮法师)
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
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
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
白话文翻译
这位达人的心境没有任何阻碍,走到哪里都像回到自己的家乡。
他翻阅经典,问道如同翻动贝壳,讨论佛法则如同指向莲花。
想要领悟真空的道理,首先要开启智慧的芽。
不知道他飞锡而去后,外面又有多少恒沙呢?
注释
- 达士: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通常指修行人或高僧。
- 无滞:没有阻碍,心境通达。
- 贝叶:古人用贝壳做书写材料,寓意经典。
- 莲花:佛教中象征纯洁、智慧的花朵。
- 真空义:指佛教的空性理念。
- 智慧芽:比喻刚萌芽的智慧。
- 飞锡:指和尚持锡杖四处游方传教。
- 恒沙:形容数量极多,源自佛教的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及修行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僧侣的送别,表达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切祝福。首句“达士心无滞”,即抒发了心境的开阔与无拘束,暗示了修行者的逍遥自在。接着,诗人通过“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两句,描绘了修行者对经典的探求与对佛法的讨论,展现了其学识的渊博与对真理的渴求。
“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则进一步强调了领悟佛教空性的重要性,智慧的启迪是理解更深层次道理的前提,而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一种自我修行的自省。最后一句“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无数可能性的思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同时也流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尊重与祝福。通过意象的巧妙运用,戎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境界,让读者在平静的诗句中体会到深邃的佛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达士心无滞:强调达人的心灵境界没有阻碍,表达了修行者的自由与开阔。
- 他乡总是家: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所向皆是归属,体现出心灵的归属感。
- 问经翻贝叶:问道经典,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
- 论法指莲花:讨论佛法,莲花象征智慧,表达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需的清净心态。
- 欲契真空义:想要领悟空性,暗示理解佛法的深邃性。
- 先开智慧芽:强调智慧的启迪是理解真理的基础。
- 不知飞锡后: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未知的敬畏与思考。
- 何外是恒沙:象征着外界的复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问经翻贝叶”比作翻动贝壳,形象地表现出对经典的探求。
- 对仗:如“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象征:莲花象征智慧,贝叶象征经典,运用意象来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心境、知识追求与未来迷茫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诗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突显出心灵归属与智慧启迪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达士:象征有修养、有智慧的人,传达出理想的修行状态。
- 贝叶:象征经典,体现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莲花:代表纯洁与智慧,象征修行者的理想境界。
- 智慧芽:象征着探索与成长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达士心无滞”中的“无滞”意指什么?
- A. 没有阻碍
- B. 没有目标
- C. 没有朋友
- D. 没有归属
-
“问经翻贝叶”中“贝叶”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经典
- C. 自然
- D. 生活
-
全诗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A. 没有阻碍
- B. 经典
-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赠人》 - 王维
诗词对比
《送友人》 - 李白
- 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通过自然景色描绘,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变迁,意境与《送僧法和》在思考生命的无常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唐诗》
这份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僧法和》这首唐代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