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春草·忆仙品
作者: 孙云凤 〔清代〕
翠倚疏帘,昨宵梦冷池塘雨。
天涯离绪。岁岁和春住。
又是年时,烟锁垂杨渡。
斜阳暮。片帆何处。
绿遍归来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描写了一个静谧的场景,翠绿的帘子轻轻倚靠在窗前,昨夜的梦中似乎还有池塘的冷雨。远方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每年春天都和我一起驻留。又到了这个年头,烟雾缭绕的杨柳依然垂挂在渡口。斜阳西下,孤帆不知要驶向何处。春草已绿,归来的路途却似乎无尽。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形容色彩鲜艳的绿色,常用来形容植物或景色。
- 疏帘:稀疏的窗帘,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冷池塘雨:指梦中感受到的池塘冷冷的雨水,传达了一种阴冷的意境。
- 天涯离绪:形容远方的思念和愁绪。
- 岁岁和春住:每年春天都和我共同存在,表示对春天的留恋。
- 烟锁垂杨渡:烟雾缭绕、锁住了杨柳的渡口,描绘了浓厚的春日氛围。
- 片帆何处:孤帆在夕阳下不知漂向何方,表现了迷茫和无助的情感。
- 绿遍归来路:归来的路上春草一片绿意,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典故解析:
- 春草: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木繁盛。
- 斜阳:常用来象征暮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凤是清代的一位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体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春天,作者在回忆往事时感受到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离别的忧伤,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统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翠倚疏帘”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昨宵梦冷池塘雨”表达了梦中的孤独与寒冷,隐喻着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词中“天涯离绪,岁岁和春住”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春天的到来似乎无法抚平内心的伤痛。紧接着,作者描绘了一个烟锁垂杨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美丽和浓郁的生机,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略显迷惘的情感。
最后,结尾以“绿遍归来路”点题,既表现了春天的希望,也暗示了归途的不易。整首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倚疏帘:窗前的翠绿帘子,暗示春天的到来。
- 昨宵梦冷池塘雨:梦中的冷雨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天涯离绪:遥远的思绪,表达对远方人的牵挂。
- 岁岁和春住:每年春天都在我心中停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又是年时,烟锁垂杨渡:再一次来到这个春天,感受到浓厚的春意。
- 斜阳暮:夕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 片帆何处:孤独的帆船,不知驶向何方,表现迷茫和无助。
- 绿遍归来路:归途上满是春草,象征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拟人:春天似乎与作者共同生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片帆何处,绿遍归来路”,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感慨,传达了希望与美好的情感,反映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雨:象征孤独与思念。
- 杨柳:象征柔软与依恋。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归来路:象征归属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翠倚疏帘”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A. 红色
B. 绿色
C. 蓝色
D. 黄色 -
全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愁苦与思念
C. 愤怒
D. 迷茫 -
“片帆何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与无助
C. 安宁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首词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思念,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孙云凤则通过自然景色展现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