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戏题自画绯桃新柳小幅》

时间: 2025-01-03 13:29:41

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

画帘先卷。

莫认新来燕。

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

春犹浅。

才过青眼。

便睹夭桃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
画帘先卷。莫认新来燕。
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
春犹浅。才过青眼。
便睹夭桃面。

白话文翻译:

在无风的庭院里,斜阳洒在地上,游丝般的光影柔和而温馨。
画帘刚刚卷起,别误认那是新来的燕子。
曲折的栏杆上,恰好搭住了垂柳的枝条。
春光尚浅,刚刚过去青眼的时节。
便看到了那娇嫩的桃花面庞。

注释:

  • 游丝:形容光影像细丝一样柔和。
  • 画帘:画有花纹的帘子,用于装饰。
  • 新来燕:指新回来的燕子,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来临。
  • 阑干:栏杆,指庭院中的围栏。
  • 垂杨线:指垂柳的柔软枝条。
  • 青眼:春天刚刚开始,春色尚浅的状态。
  • 夭桃:指娇嫩的桃花,象征春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新来燕”是春天的象征,燕子归来代表春天的到来,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以燕子来引入春天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斐仲,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文,风格清新雅致,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春季,作者在庭院中写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点绛唇 戏题自画绯桃新柳小幅》是一首细腻的春日咏怀之作,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整首诗以柔和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庭院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开篇“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柔和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接下来的“画帘先卷”,则暗示了春天的来临,似乎是为了迎接新生事物的到来。诗中“莫认新来燕”一句,既是对春天的期待,也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通过“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作者把自然与人造景观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便睹夭桃面”,则是春天最美丽的象征,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感和春意。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渴望,反映出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院无风,斜阳满地游丝软: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庭院,阳光柔和洒落,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2. 画帘先卷。莫认新来燕:暗示着春天的来临,画帘的卷起象征着迎接新事物的态度。
  3. 曲曲阑干,搭住垂杨线:通过栏杆和柳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和谐。
  4. 春犹浅。才过青眼:表达了春天刚刚开始,依然有些青涩的感觉,带有一种期待。
  5. 便睹夭桃面:最后的桃花意象是春天的象征,展示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软”形容阳光的柔和。
  • 拟人:如“莫认新来燕”,燕子似乎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温暖、柔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斜阳:象征温暖、宁静的时光。
  2. 游丝:象征柔和与细腻的感受。
  3. 新来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
  4. 垂杨:象征生命的柔韧与美丽。
  5. 夭桃: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院无风”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宁静
    B. 喧闹
    C. 寒冷
    D. 灼热

  2. “新来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中提到的“夭桃”指的是什么?
    A. 桃花
    B. 桃树
    C. 桃子
    D. 桃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注重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思乡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