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意》

时间: 2025-01-06 12:43:50

蘅臯驻马独依依,寄恨微波带减围。

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

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

目断风簾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意 杨亿 〔宋代〕 蘅臯驻马独依依,寄恨微波带减围。 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 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 目断风簾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

白话文翻译:

在蘅臯边停马,独自依依不舍,通过微波传递着心中的恨意,仿佛带子也因思念而变瘦。 泪痕无法形成双玉箸,轻盈的身躯谁能赋予六铢衣的轻盈。 在静夜中穿针引线,星星般的榆树出现,清晨摆手时,雪花般的絮片飞舞。 目光断绝了风帘后的旧巢燕,新的一天先看到它们依傍在杏梁上归来。

注释:

  • 蘅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微波:微小的波纹,这里比喻传递情感的方式。
  • 带减围:衣带因消瘦而变窄。
  • 双玉箸:比喻成双的泪痕。
  • 六铢衣:极轻的衣物,比喻身躯的轻盈。
  • 星榆:星星点点的榆树。
  • 雪絮:雪花般的絮片。
  • 风簾:风中的帘幕。
  • 杏梁:杏树的枝干,这里指燕子筑巢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约1000-1044),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远方或某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杨亿在某个思念之情涌动的时刻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某人或某地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恨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蘅臯驻马时的深情和孤独。通过“寄恨微波带减围”和“泪迹不成双玉箸”等句,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中的“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描绘了静夜与清晨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目断风簾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则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蘅臯驻马独依依:诗人在蘅臯这个地方停马,独自依依不舍,表达了一种孤独和留恋的情感。
  2. 寄恨微波带减围:通过微波传递心中的恨意,衣带因思念而变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3. 泪迹不成双玉箸:泪痕无法形成双玉箸,比喻无法成双的悲伤。
  4. 身轻谁赋六铢衣:轻盈的身躯如同六铢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轻盈身躯的感慨。
  5. 穿针静夜星榆出:在静夜中穿针引线,星星点点的榆树出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
  6. 摆手清晨雪絮飞:清晨摆手时,雪花般的絮片飞舞,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
  7. 目断风簾旧巢燕:目光断绝了风帘后的旧巢燕,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
  8. 新看先傍杏梁归:新的一天先看到燕子依傍在杏梁上归来,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寄恨微波带减围”中的“微波”比喻传递情感的方式,“泪迹不成双玉箸”中的“双玉箸”比喻成双的泪痕。
  • 象征:如“身轻谁赋六铢衣”中的“六铢衣”象征轻盈的身躯,“星榆”和“雪絮”象征自然景色。
  • 对仗:如“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中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远方或某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恨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象征手法,诗人抒发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归宿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蘅臯:地名,象征诗人所在的地方。
  • 微波:微小的波纹,象征传递情感的方式。
  • 双玉箸:比喻成双的泪痕,象征无法成双的悲伤。
  • 六铢衣:极轻的衣物,象征轻盈的身躯。
  • 星榆:星星点点的榆树,象征宁静的夜景。
  • 雪絮:雪花般的絮片,象征清晨的美景。
  • 风簾:风中的帘幕,象征隔绝的情感。
  • 杏梁:杏树的枝干,象征归宿和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蘅臯”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2. “寄恨微波带减围”中的“微波”比喻什么? A. 传递情感的方式 B. 微小的波纹 C. 微风
  3. “泪迹不成双玉箸”中的“双玉箸”比喻什么? A. 成双的泪痕 B. 成双的筷子 C. 成双的玉器
  4. “身轻谁赋六铢衣”中的“六铢衣”象征什么? A. 轻盈的身躯 B. 沉重的衣物 C. 珍贵的衣物
  5. “穿针静夜星榆出”中的“星榆”象征什么? A. 宁静的夜景 B. 星星点点的榆树 C. 夜晚的星星
  6. “摆手清晨雪絮飞”中的“雪絮”象征什么? A. 清晨的美景 B. 雪花般的絮片 C. 清晨的雪花
  7. “目断风簾旧巢燕”中的“风簾”象征什么? A. 隔绝的情感 B. 风中的帘幕 C. 风中的燕子
  8. “新看先傍杏梁归”中的“杏梁”象征什么? A. 归宿和未来 B. 杏树的枝干 C. 燕子的巢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B 6. B 7. B 8.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诗作,如《江南春》、《秋思》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洛意》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词更加直抒胸臆,而杨亿的诗则更加含蓄和象征。
  • 杨亿的《洛意》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和婉约,而杨亿的诗则更加清新和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词选注》:收录了苏轼、李清照等宋代诗人的词作,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