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宣大师》
时间: 2025-01-06 11:3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宣大师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
先皇诏下征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只说常吟是住持。
白话文翻译:
这位沙弥在全国中独自能解诗,人人都说他胜过惠林大师。
先皇的诏令传下后,他被征召回京,现任皇上龙飞入内殿的时刻。
看着月亮,我想起往日在松林寺的住宿,寻花时又想到了杏溪的约定。
谈论佛教的根基,求得内心的平静,只是说常常吟诵的佛法是他所主持的。
注释:
- 沙弥:指出家修行的年轻僧人。
- 惠林师:指惠林大师,可能是当时著名的佛教高僧。
- 先皇:指已故的皇帝。
- 龙飞:形容皇帝的威势和气度。
- 松寺宿:指在松树环绕的寺庙住宿。
- 杏溪期:指与朋友或同道之人约定在杏溪相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益,字季和,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益与宣大师之间的情谊,结合了对佛教的理解与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益的《赠宣大师》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中既表现了对宣大师个人才能的钦佩,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开头部分以“沙弥独解诗”揭示了宣大师的非凡才能,仿佛在强调即使在众多僧人中,他的才华也显得尤其突出。接着提到“先皇诏下征还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士人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慨。
中间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李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看月忆来松寺宿”,不仅是对昔日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因论佛地求心地”,则将主题回归到佛教修行的核心,显示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兼具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既有对宣大师的赞美,又有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李益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国沙弥独解诗”:沙弥在全国中独特,突显其才能。
- “人人道胜惠林师”:众人都认为他胜过惠林大师,表现出对宣大师的认可。
- “先皇诏下征还日”:历史背景提到先皇的召唤,点明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
- “今上龙飞入内时”:与现任皇帝的描绘,体现了政治环境的变迁。
- “看月忆来松寺宿”:自然景象引发对往昔的思念,表现诗人情感深邃。
- “寻花思作杏溪期”:将自然与人际关系结合,暗示对友谊的珍视。
- “因论佛地求心地”:探讨内心的宁静与佛教的真谛,展现哲理思考。
- “只说常吟是住持”:强调吟诵佛法的意义,回归到修行的本质。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特色。
- 比喻:将沙弥的才能与大师相提并论。
- 对仗:如“看月忆来松寺宿”与“寻花思作杏溪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宣大师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与佛教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友谊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沙弥:象征年轻的修行者,代表佛教的希望。
- 月亮:象征思念与宁静,常与孤独的情感相联。
- 松寺:象征修行的地方,代表着安详与心灵的归宿。
- 杏溪:象征友谊与约定,带有温暖的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隋代 -
“人人道胜惠林师”中的“惠林师”指的是?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佛教高僧
C. 一位皇帝
D. 一位政治家 -
诗中提到的“松寺”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修行的地方
C. 友谊
D. 国家
-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益的《赠宣大师》都以月亮为意象,但李白更多表现孤独与酒酣之情,李益则更倾向于对过往的思念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益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