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宁春日》

时间: 2025-01-06 12:12:20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

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邠宁春日》 桃李年年上国新,
风沙日日塞垣人。
伤心更见庭前柳,
忽有千条欲占春。

白话文翻译:

每年桃花和李花在国都盛开,
而风沙却天天影响着边塞的人。
看到庭前的柳树,更是让我伤心,
因为忽然间有千条柳丝想要占据春天的气息。

注释: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上国:指京城或国都。
  • 风沙日日:形容风沙天气的频繁。
  • 塞垣人:居住在边塞的人,通常指戍边的士兵。
  • 伤心:因看到景象而感到悲伤。
  • 庭前柳:指家中的柳树。
  • 千条:形容柳条的繁多,生机勃勃的样子。
  • 欲占春:想要占据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春的希望与生机。

典故解析:

在古代,桃李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因为它们的花期正是春天,而“风沙”则常常与边塞的艰苦生活相联系。柳树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贞明,号玉山,唐代诗人,出身于边疆地区,盛行于开元、天宝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士生活见长,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李益身处于国都,却思念边塞的士兵及其艰辛。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边塞生活的忧伤与关切。

诗歌鉴赏:

《邠宁春日》是一首富有春日气息的诗作,表面上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桃李年年上国新”引入,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桃花与李花的绽放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然而,“风沙日日塞垣人”则瞬间转折,反映出边塞士兵的艰难生活,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刻,既有春天的美丽,也有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伤心更见庭前柳”,则将诗人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庭前的柳树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忽有千条欲占春”,不仅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更象征着诗人对希望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李年年上国新:每年春天,桃花和李花在京城盛开,象征着新的开始。
  2. 风沙日日塞垣人:风沙每天影响着边塞的人们,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
  3. 伤心更见庭前柳:看到庭前的柳树,让诗人心中更加伤感。
  4. 忽有千条欲占春:柳树的千条柳丝渴望占据春天的景象,象征着对生机与希望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桃李的美丽与边塞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千条柳丝似乎在渴望占据春天的气息,使得柳树充满生机。
  • 象征:柳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桃李与边塞的风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忧伤,反映了在美好与艰辛之间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春天、希望与美好。
  • 风沙:艰辛、困苦与边塞生活。
  • 庭前柳:思乡、离愁与自然的美。
  • 千条:生机、繁荣与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桃花和梅花
    b. 桃花和李花
    c. 玫瑰和百合
    d. 牡丹和菊花

  2. 诗人看到什么让他感到伤心? a. 远方的山
    b. 庭前的柳
    c. 纷飞的雪
    d. 农田的禾苗

  3. 诗中提到的“风沙日日塞垣人”中“塞垣”指的是? a. 城市
    b. 边塞
    c. 山地
    d. 河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李益的《邠宁春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但李益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李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