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效·强弱》
时间: 2024-12-29 21:1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坚木兮不可为圈,练铁兮不可为钩。
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
事狄以皮币兮兴周。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
锐进兮不如观势。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
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白话文翻译
坚硬的木材是无法做成圈的,炼制过的铁也不能用来做钩。
如果圈做不成,倒不如用箕来收;钩做不成,又何必去求鱼呢?
把吴国的草木抛弃,重新来生养越国,
用皮币来交往狄国,兴起周朝。
所以说,拯救乱世不如谋划治世,
锐意进取不如观察形势。
以弱胜强,利用所给与的来获得,
边疆的国君不再犬吠,战争的旗帜与鼓声也停止了。
注释
- 坚木:坚硬的木材。
- 练铁:经过锻造的铁。
- 圈、钩:比喻某种目标或事物的成型。
- 吴、越、狄、周:古代中国的多个国家,彼此之间有战争和交往。
- 拯乱:拯救动乱的局势。
- 图治:谋划治理的策略。
- 锐进:积极进取,勇于向前。
- 观势:观察形势和趋势。
- 边廷:边疆的朝廷或君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善于借用历史典故,反映出对时局的敏锐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九效·强弱》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社会动乱。诗人借助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
诗歌鉴赏
《九效·强弱》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入探讨了弱势与强势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智慧与策略在处理事务中的重要性。诗中开头提到的“坚木”和“练铁”,象征着固执与刚愎,而“圈”和“钩”则代表了目标与手段。诗人在阐述中提到,如果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倒不如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如使用箕来收),这反映出一种灵活应变的智慧。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引入历史典故,提到吴国、越国、狄国和周朝,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政治局势的警醒。通过历史的反思,诗人看到了治国理政的真谛,即在动乱中应当寻求治理,而非盲目进取。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在边疆和平的状态下,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才得以实现。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哲理性,又富有历史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坚木兮不可为圈:坚硬的木头无法做成圆圈,暗喻固执的事物难以成型。
- 练铁兮不可为钩:经过锻造的铁也无法制成钩,暗示不适合的材料难以达成目的。
- 圈不成兮箕之得:既然无法成圈,不如用箕来收集。
- 钩不成兮何鱼之求:钩子做不成,又何必求鱼呢,表达了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
-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放弃吴国的草木,重生于越国,暗示变革与重生。
- 事狄以皮币兮兴周:以皮币交往狄国,兴起周朝,表达了经济与政治的互动。
-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所以说,拯救动乱不如谋划治国。
- 锐进兮不如观势:积极进取不如观察形势,强调策略。
-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以弱者取胜,以所给予的为获取,这是一种智慧的策略。
- 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边疆的国君不再犬吠,战争的旗帜与鼓声停止,象征和平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坚木”和“练铁”比喻固执与刚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历史典故:引入历史事件,增强了诗的深度和历史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反映出在动荡时期应当灵活应变、审时度势,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坚木:象征固执、不变的事物。
- 练铁:象征经过锻造、能否适应的事物。
- 圈、钩:分别象征不同的目标和手段。
- 吴、越、狄、周:象征历史上的国家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坚木”和“练铁”分别象征什么?
- A. 固执与刚愎
- B. 灵活与适应
- C. 和平与战争
-
诗中提到的“拯乱”与“图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拯救动乱更重要
- B. 治国比拯救更重要
- C. 两者同样重要
-
诗中提到的“边廷无犬吠”意味着什么?
- A. 战争即将来临
- B. 和平的状态
- C. 国家正在崩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九效·强弱》都表达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国家治理的智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葛立方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对古代诗歌的分析与研究,包含对《九效·强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