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僧(时年五十)》

时间: 2025-01-14 03:28:11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山僧(时年五十)
作者: 白居易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
白首谁能住,青山自不归。
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
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我眼看自己已经过了五十岁,迟早要去扫清山间的门扉。谁能在白发之际依然驻足不前呢?青山始终不会为我停留。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的障碍,四十九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我考虑着要离开这里,迎风而去,随意斗擞我的衣衫。

注释:

  • 眼看:看着,眼见。
  • 过半百:指年龄超过五十岁。
  • 扫岩扉:扫清山间的小门,象征归隐。
  • 白首:白发,指老年。
  • 青山自不归:青山不会停留,象征时间无情。
  • 百千万劫障: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阻碍。
  • 四十九年非:四十九年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有所经历。
  • 抽身去:想要离开,抽身而去。
  • 斗擞衣:在风中轻松地抖动衣服,象征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倡导社会正义。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五十岁时,面对人生的中年危机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寄山僧》不仅是白居易对自身年龄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和自然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中“眼看过半百”一句,直白地揭示了他对自己年龄的觉察,带有一种无奈和感叹。接下来的“白首谁能住”则引出了人老去的必然,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能为力。接着“青山自不归”,则呈现出一种时间和自然的无情,青山不为人停留,正如岁月不等人,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在“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中,白居易通过“劫障”一词表达了他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四十九年的经历并不是简单的岁月,而是充满了挑战与磨难。最后的“会拟抽身去,当风斗擞衣”,写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虽有无尽的思考,但最终还是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迎风而去,追寻内心的宁静。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构成了诗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眼看过半百”:眼看自己即将五十,感慨时光流逝。
    2. “早晚扫岩扉”:暗示未来将回归山林,寻求宁静。
    3. “白首谁能住”:白头之际,谁能停留不前?
    4. “青山自不归”:青山不会停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5. “百千万劫障”: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6. “四十九年非”:四十九年间的经历充满了艰辛。
    7. “会拟抽身去”:计划要离开,追求自由。
    8. “当风斗擞衣”:在风中轻松自如,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老与少)、象征(青山、白首)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的老去与对自由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永恒,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首:象征老年、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奈。
  • 斗擞衣:象征自由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2. “白首谁能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少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自由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敬畏

  3. “青山自不归”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寄山僧》与王维的《鹿柴》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哲学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人生历程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