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

时间: 2025-01-19 21:34:28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意思解释

送杨少尹序

作者: 韩愈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疏广和他的两个儿子因年老而辞去官职,公卿们在城外搭设帐篷,数百辆车在路上排列,观者众多,大家都在叹息流泪,称赞他们的贤德。汉朝的历史已经记录了这些事情,而后代的画家们也描绘了他们的踪迹,直到今天仍让人瞩目,仿佛是前日之事。国子司业杨巨源,因擅长诗歌而教育后辈,一旦年满七十,也辞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世人常说古今人无法相及,但如今杨和二疏,其意又有何不同呢?我作为公卿中的一员,因病未能出门,不知道杨侯离开时,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多少,车有几辆,马有几匹,道旁观者是否也在叹息,以知晓他的贤能。太史氏是否能将这些事情传扬下去,继承二疏的遗迹,未可知。如今世上没有画家,但画与不画,实在无所谓。然而我听说杨侯的离去,受到众人的爱护与惜别,甚至有人认为他是都少尹,未曾断绝他的俸禄。还有人为他作诗歌以劝勉,京师中擅长诗的人们也都参与和作。但是,我不知道当年二疏的离去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古今人是否相同,未可知。古代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官后无处可归。杨侯当年被推举,唱着《鹿鸣》而来。如今他的归去,指着树说这是某树,乃是我先人种的,某水某丘,是我童年时嬉戏的地方。乡人都对他倍加尊敬,告诫子孙杨侯不离开故乡是法则。古人所说的乡先生死后可以祭祀于社的,难道是指他吗?难道是指他吗?

注释

  • 疏广: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因其贤德而受到后世敬仰。
  • 杨君巨源:指杨少尹,唐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
  • 都门:指京城的城门。
  • :古代祭祀的地方,代表对祖先的尊重。

典故解析

  • 《鹿鸣》:古代诗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二疏:指疏广和他的两个儿子,象征着古代士大夫的贤德与家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古文,提倡儒学,是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晚年,表达了对杨少尹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士大夫身份与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杨少尹序》不仅是对杨少尹的送别,更是对古今士人情感的深刻思考。韩愈通过对疏广与杨少尹的对比,强调了古今士人的相似之处,展现了人们对贤德之人的普遍敬仰。诗中通过叙述杨少尹归乡的情景,表现了乡土情怀与对故土的眷恋,揭示了士大夫在官场与归乡时的心理变化。

在韩愈的笔下,杨少尹的离去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坚守。诗中提到的“乡人莫不加敬”,反映了杨的德行在乡里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风尚。韩愈通过对杨的深情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贤者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昔疏广受二子:回忆疏广及其儿子因年老辞去官位。
    2. 公卿设供帐:公卿设立帐篷为其送行,显示对其的尊重。
    3. 车数百辆:形容送行的盛况,表达对贤者的敬仰。
    4.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引入对古今士人相似性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杨少尹与二疏的对比,强调古今士人的共同特征。
    • 排比:如“车几辆,马几匹”,增强气氛的庄重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贤者的送别,反映出对士人精神的追求与对故乡情感的依恋。

意象分析

  • “车”与“马”:象征着士人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反映出送别的盛况。
  • “乡”:代表着归属感与故土情怀,是士人理想归宿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少尹因何辞去官职?
    • A. 年老
    • B. 生病
    • C. 受贿
    • D. 其他原因
  2.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二疏”指的是谁?
    • A. 唐代的两位学者
    • B. 汉代的政治家
    • C. 宋代的诗人
    • D. 明代的官员
  3. 诗中提到的“鹿鸣”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欢乐与和谐
    • C. 战争
    • D. 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 《登高》 by 杜甫: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是送别诗,但更显豪放与洒脱。
  • 《夜泊牛津》 by 张继:在怀乡情绪上与《送杨少尹序》相似,但更具抒情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下一句是什么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上一句是什么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下一句是什么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上一句是什么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下一句是什么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上一句是什么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下一句是什么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上一句是什么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下一句是什么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上一句是什么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下一句是什么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上一句是什么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下一句是什么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上一句是什么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下一句是什么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上一句是什么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下一句是什么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上一句是什么

昔疏广、受二子,下一句是什么

以年老,上一句是什么

以年老,下一句是什么

一朝辞位而去。上一句是什么

一朝辞位而去。下一句是什么

于是公卿设供帐,上一句是什么

于是公卿设供帐,下一句是什么

祖道都门外,上一句是什么

祖道都门外,下一句是什么

车数百辆;道路观者,上一句是什么

车数百辆;道路观者,下一句是什么

多叹息泣下,上一句是什么

多叹息泣下,下一句是什么

共言其贤。上一句是什么

共言其贤。下一句是什么

汉史既传其事,上一句是什么

汉史既传其事,下一句是什么

而后世工画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