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尚书知沪洲》
时间: 2025-01-04 12:3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尚书知沪洲
作者:魏了翁
断雁怀归芦叶秋,
离鸾感照菱花羞。
五更呼儿拭残泪,
淹速有命吾归休。
殿头三拜疏,
去意浩意收。
内前宣辞赐颜色,
外间祖帐如云稠。
往年长安道,
笑谈取公侯。
白璧抵山车断流,
黄金牣屋花满楼。
万钉围腰笏头带,
廷绅啧啧悬两眸。
吁嗟此何物,
白尽人间头。
二十年重来,
见此勇退杨沪洲。
平生志气未肯倾,
卷怀归洗岷峨愁。
我往送之门,
感事增百忧。
匆匆别公上车去,
怕鬼见笑君奚留。
白话文翻译:
在芦苇丛中,秋天的断雁怀念归家,
映照着菱花的离鸾也因离别而感到羞愧。
清晨五更,呼叫儿子来拭去我的残泪,
因为我已无命再归,心中只有归休。
在殿前三拜告别,
心中离去的意愿如浩渺的江水流去。
内室中宣读告别的诏书,
外间如云的祖帐密密匝匝。
往年在长安的道路上,
我们笑谈着荣华富贵。
白璧如山,车流不断,
黄金满屋,繁花似锦。
万钉围腰,朝廷的绅士们都在啧啧称奇,
叹息这是什么世道,白发早已满头。
二十年后再次相见,
看到这位勇敢的杨尚书辞官归故乡。
我一生的志气从未减退,
卷起怀抱,洗去心中岷峨的愁苦。
我前往送他出门,
因而感慨万千,忧愁日增。
匆忙告别,公上车离去,
惧怕鬼神见笑,留不住你。
注释:
- 断雁:指孤独的雁,象征思乡之情。
- 离鸾:指离开的鸾鸟,象征离别。
- 五更:指夜晚的时间,通常指凌晨。
- 殿头:指皇宫的殿堂,表示正式的场合。
- 公侯:指高官贵族,象征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景山,号承天,宋代政治家、诗人。以其诗词婉约细腻著称,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杨尚书赴沪洲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首联"断雁怀归芦叶秋,离鸾感照菱花羞"以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孤寂和离别的愁苦,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五更呼儿拭残泪"一句,将送别的情景与个人的悲伤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人回忆往年在长安的欢声笑语,意在对比目前的处境,"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则是对荣华富贵的描绘,反衬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失落。最后,"我往送之门,感事增百忧"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思乡、离别、人生的沉浮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学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具有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断雁怀归芦叶秋:孤雁在秋天的芦苇丛中,思念归家,传达思乡之情。
- 离鸾感照菱花羞:离别的鸾鸟因照在菱花上的光影而感到羞愧,象征离别的痛苦。
- 五更呼儿拭残泪:在五更时分,哭泣的诗人呼唤儿子来为他拭去眼泪,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
- 淹速有命吾归休:心中只有归休的愿望,展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鸾感照菱花羞”,通过菱花的光影比喻离别的羞愧。
- 对仗:如“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形成优美的对称结构。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切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断雁:孤独、思乡。
- 离鸾:离别、愁苦。
- 五更: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雁”象征什么?
A. 失去的财富
B. 思乡之情
C. 离别的悲伤
D. 冷清的秋天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
A. 送别的仪式
B. 对往年长安道的回忆
C. 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D. 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维
-
诗词对比: 对比魏了翁的《送杨尚书知沪洲》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但魏了翁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荣华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而王勃则突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气质,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