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武》

时间: 2025-01-04 12:05:38

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

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

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

千古词人谁解首,拟将今夕法佳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四日夜约客月下有武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秋空和月卷玻瓈,
清入肝脾触拨诗。
元自生来全体具,
只缘见处一分亏。
俗情数日须圆候,
识者先几畏满时。
千古词人谁解首,
拟将今夕法佳期。

白话文翻译

在秋高气爽的夜空下,明月如同卷起的玻璃,
清凉的月光透入肝脾,激荡出我的诗情。
本来一切都齐全无缺,
只因为见到的地方有一丝缺憾。
世俗的情感总是要等到圆满,
而懂得的人在满月时往往会感到害怕。
千古以来的词人有谁能理解这种情感,
我打算把今夜当作一个美好的约定。

注释

  • 玻瓈:古代一种透明的器物,象征明亮和清澈。
  • 肝脾:指人的内脏,代表情感和感受。
  • 全体具:指本质上事物是完整的。
  • :缺失、不完整。
  • 俗情:世俗的情感。
  • 识者:懂得的人。
  • 法佳期:理想的相聚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臣,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邀请友人在月光下相聚,反映了对月的深情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秋夜明月为背景,表现诗人对月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以“秋空”和“月”开篇,描绘出清冷而透明的月光,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清入肝脾”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月光对他内心的深刻触动,仿佛激发出他创作的灵感。

第三、四句则引入哲学思考,指出人生本来是完整的,但因为人们的局限和对理想的追求,常常感到缺憾。接下来的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俗世情感的观察,认为大多数人都在等待所谓的圆满,而懂得这一点的人则在面对满月时感到惶恐与不安。这一反思引导读者思考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最后两句则是对千古词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期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构建心灵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空和月卷玻瓈:秋天的夜空和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像卷起的玻璃一样清澈。
  2. 清入肝脾触拨诗:月光的清冷透入心中,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3. 元自生来全体具:本来事物是完整的,没有缺陷。
  4. 只缘见处一分亏:但由于所见之处的缺失,感到一丝遗憾。
  5. 俗情数日须圆候:世俗的情感总是要等待圆满的时机。
  6. 识者先几畏满时:懂得的人在圆满的时候反而感到害怕。
  7. 千古词人谁解首:千古以来的词人中,谁能理解这种情感呢?
  8. 拟将今夕法佳期:我打算把今夜作为一个美好的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卷玻瓈”,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诗人对词句的精心雕琢。
  • 反问:通过“谁解首”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亮:象征清澈、纯净的情感。
  2. 秋空:代表思考和内省的时刻。
  3. 肝脾:象征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玻瓈”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透明的器物
    C. 秋天的气候
    答案:B

  2. 诗人认为世俗情感应当如何? A. 立即满足
    B. 等待圆满
    C. 不需要考虑
    答案:B

  3. “识者先几畏满时”中“识者”指的是什么? A. 不懂的人
    B. 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 《月夜忆舍弟》
  • 李白 《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月光的美丽,但魏了翁的作品更深刻地探讨了情感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魏了翁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