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原甫寄糟姜》
时间: 2025-01-04 10:1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刘原甫寄糟姜》
作者:梅尧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原甫寄送的糟姜的感谢与感慨。诗中提到国家和百姓的繁荣,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尽管有些人为了权贵而笑有味,但作者更看重与故人之间的真诚交往。最后,他强调自己不愿意与权贵攀附,而是与老朋友相交,赠送的礼物是辛辣的糟姜而非甘甜的美食,这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注释
- 名国:指有名的国家。
- 万家城:形容百姓众多,繁荣的景象。
- 千畦:形容田地的广阔。
- 劚当:指是要努力去争取。
- 腌牙:形容糟姜的味道,可能指辛辣。
- 无筋偃王:无筋的意思是没有筋骨,形容笑得很放松。
- 三闾:古代的酱料,形容美味。
- 翰林席:指在翰林院的地位,是一种荣耀。
- 蓬门下:指自己的简陋住所,形容谦逊。
- 广文舍:指自己所居住的简朴的文人之所。
- 刘公:指刘原甫,诗中提到的寄送者。
- 汉家裔:指汉朝的后代,强调刘原甫的家世。
- 胸怀饱经史:形容刘原甫学识渊博。
- 辨论出九州:形容能言善辩。
- 奉权贵:指依附于权贵。
- 赠辛非赠甘:指赠送的礼物是辛辣的糟姜,而不是甘甜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浙江人,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梅尧臣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刘原甫的友情之际,刘原甫寄来了糟姜,梅尧臣以诗作答,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功名的淡泊。开头部分描绘了国家繁荣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但随即引入对功名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于名利的讽刺。梅尧臣通过对“糟姜”的描写,传达了与权贵交往的不屑以及与老友的真挚情感。诗中提到的“唯我广文舍”,表明诗人在追求文学与友情方面的坚定立场,凸显出其人格魅力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的风范。诗人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反映出了一种不向权贵屈服的精神,传达了对高尚情操的向往,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国万家城:描述国家的繁荣,百姓众多。
- 千畦等封侯:田地广阔,人人渴望功名。
- 劚当燕去前:努力争取功名,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
- 腌牙费糟丘:无筋的笑声与味道的对比,表达人生态度的不同。
- 无筋偃王笑:形容一些人为了利益而轻松的样子。
- 有味三闾羞:指美味与羞愧,反映对世俗的看法。
- 寄入翰林席:表示与权贵交往的荣耀。
- 圣以不撤优:强调圣人不撤销优待。
- 又寄蓬门下:指自己的谦逊与简陋。
- 作赋谁肯休:文学创作的坚持。
- 唯我广文舍:表明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 刘公汉家裔:强调与刘原甫的亲近。
- 胸怀饱经史:表示刘原甫的渊博知识。
- 辨论出九州:强调其口才与见识。
- 曾不奉权贵:表明自己不愿意依附于权贵。
- 赠辛非赠甘:强调赠礼的独特与深意。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糟姜”比喻友情的珍贵。
- 引用典故:多处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的虚荣。通过对糟姜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名国:象征着繁荣与富足。
- 糟姜:象征着友情的真诚与美好。
- 翰林席:象征着权利与地位。
- 蓬门:象征着简朴与谦逊。
- 广文舍:象征着诗人对文学与友谊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糟姜”象征着什么?
- A. 权利
- B. 友情
- C. 财富
- D. 名声
-
诗人对权贵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依附
- C. 不屑
- D. 崇拜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富贵
- B. 友情
- C. 权力
- D. 学问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和李白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杜甫关注社会现实,李白则追求个人的自由与豪放,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梅尧臣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