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怀古》

时间: 2025-01-19 15:30:37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

舟渡神兵後,城荒王气空。

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

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石怀古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
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
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
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翠的山峰叠嶂,气势压倒了滔滔的大江。船只渡过神兵的遗址后,城市已经荒废,昔日的王气已然消散。山脚下白色的浪花翻滚,岩壁上红色的藤萝缠绕。月光下,曾经的游人如今何在?只有孤零零的坟墓和细草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合沓:形容山峰重叠,气势雄伟。
  • 舟渡:船只渡过,指行船。
  • 神兵:神秘的武器或军队,通常指古代英雄的传说。
  • 王气:王者的气势,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孤坟:孤独的坟墓,指逝者的安息之处。
  • 细草:细小的野草,常象征着荒凉和被遗忘。

典故解析:

“舟渡神兵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追溯,暗指古代的战斗和英雄,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采石怀古》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眷恋。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出对逝去繁华的追忆与思索。


诗歌鉴赏:

《采石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不仅描绘了山川的雄伟,也暗含着自然的伟力与人类历史的渺小。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可见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往事,令人唏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的描绘,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此时,诗人情感的转折在于“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怀念,孤零的坟墓与细草相伴,凸显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构建出一种历史与自然相映生辉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峰来合沓:青色的山峰重叠而来,气势磅礴。
  2. 势压大江雄:那种气势压倒了浩浩的大江,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3. 舟渡神兵后:船只渡过神兵遗址,暗指历史的战争与英雄。
  4. 城荒王气空:城市已荒废,昔日王者的气势已无。
  5. 山根鱼浪白:山脚下的浪花翻滚,色彩鲜明。
  6. 岩壁石萝红:岩壁上红色的藤萝,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7. 弄月人何在:曾经在月光下游玩的身影如今在哪里?
  8. 孤坟细草中:孤单的坟墓与细小的野草同在,象征着被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与江水的壮丽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如“青峰”、“白浪”、“孤坟”等,构建了丰富的自然与历史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流逝和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惆怅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峰: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 大江:流动的时间与历史的象征。
  • 神兵:历史的英雄与战争的象征。
  • 孤坟:生命的终结与被遗忘的象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对比与反思历史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峰来合沓”描绘的是: A. 山峰的美丽 B. 山峰的雄伟
    C. 江水的奔腾
    D. 城市的繁华

  2. “孤坟细草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与孤独
    C. 自然的美
    D. 战争的悲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采石怀古》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意境上相似,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历史的沉重感,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集》

这些书目提供了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更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