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余栖隐地,只在白云根。
野草行无路,孤舟入有门。
已存栽竹地,不买种桃园。
眼底饶苍翠,南山带北村。
白话文翻译:
这片栖息隐居的地方,就在白云的根部。
在野草丛生的地方行走,竟没有路可走,
只有孤舟可以驶入那扇有门的地方。
我已经有了种竹子的地方,并不再去买桃花源。
眼前尽是苍翠的景色,南山环抱着北村。
注释:
- 栖隐地:隐居的地方,指的是与世隔绝、清幽的地方。
- 白云根:白云的根部,这里形容环境幽静。
- 野草行无路:在野草丛生的地方行走,没有路可走。
- 孤舟入有门:孤独的小舟可以驶入一个有门的地方,象征着通往宁静的生活。
- 已存栽竹地:已经有了种植竹子的地方。
- 不买种桃园:不去购买种植桃树的园子,桃园常用来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 眼底饶苍翠:眼前满是青翠的景色。
- 南山带北村:南山环绕着北村,描绘出宁静的乡村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昌时,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周公辅别业》创作于陈昌时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描绘的环境幽静而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的隐居生活图景。开头两句通过“白云根”和“野草行无路”,展示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既有空灵的意境,又充满了生机。诗人通过孤舟的意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独特与宁静,隐喻即使在复杂的社会中,仍然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天地。
接下来的“已存栽竹地,不买种桃园”则表明诗人对现有生活的满足,竹子象征着清高和坚韧,而桃园则常常与理想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诗人选择了竹地而非桃园,体现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选择。结尾两句“眼底饶苍翠,南山带北村”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眼中那片生机勃勃的自然,南山环绕的景象深入人心,传递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恬淡心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余栖隐地: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与其他隐士共同栖息。
- 只在白云根:隐喻环境幽静,只在云朵的根部,远离尘嚣。
- 野草行无路:形容在野外行走,草茂盛得几乎没有路可走。
- 孤舟入有门:孤独的小船可以驶入一个隐秘的地方,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已存栽竹地:已经有竹子生长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选择。
- 不买种桃园:表达不再追求虚幻的理想生活,而是珍惜现在的生活。
- 眼底饶苍翠:眼前景色清新,尽是青翠的自然景观。
- 南山带北村:描绘出南山环绕着北村的和谐美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在云根之下,传达出一种清幽和宁静的感觉。
- 对仗:如“野草行无路,孤舟入有门”,形成对称之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竹”、“桃园”、“南山”、“北村”等自然意象,构建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隐逸生活、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隐逸。
- 野草: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 孤舟:象征独立与宁静。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桃园: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 南山与北村:构成和谐的自然环境,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公辅别业》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昌时
C. 杜甫
D. 苏轼 -
本诗中提到的“白云根”是指什么? A. 云的中心
B. 隐居的地方
C. 山顶
D. 大海 -
诗中提到的“孤舟入有门”象征着什么? A. 社会生活
B. 自由与隐逸
C. 旅行
D. 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山居秋暝》 - 王维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动态的景象。
- 《山居秋暝》:通过秋天的宁静描绘出一种悠闲的隐居生活,情感上与《周公辅别业》有相似之处,但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陈昌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