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红如白含芳意。
锦宫外烟轻雨细。
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
烛花偏在红帘底。
想人怕春寒正睡。
梦著玉环娇,又被东风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海棠花,既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透着芬芳的气息。
在华丽的宫殿外,细雨轻烟飘渺。
燕子飞来飞去,似乎不知道忧愁,却在黄昏时分不由得落下泪水。
烛光偏偏照在红色的帷幕后面。
我想起那人,正因害怕春寒而沉沉入睡。
梦中见到那玉环娇媚的身影,又被春风的醉意所迷。
注释:
字词注释:
- 似红如白:像红色一样,也像白色一样,形容海棠花的颜色。
- 锦宫:指华丽的宫殿。
- 烟轻雨细:描绘细雨如烟,轻柔的感觉。
- 惊堕黄昏泪:燕子因惊慌而在黄昏时落下泪水。
- 烛花:指点燃的蜡烛,光影交错的美丽效果。
- 玉环娇: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指代王嫱(王允)或其他美人。
典故解析:
- 玉环:常用来指代古代美人,可能暗指王嫱或其他历史人物,体现了对美的向往和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安,号如圭,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海棠春令》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海棠花盛开的美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海棠春令》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性的柔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全诗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人情感的细腻描摹。开篇的“似红如白含芳意”将海棠花的颜色与香气结合,构建出春天的图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活力。接下来的“锦宫外烟轻雨细”,则通过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诗中燕子的形象则带有一丝幽怨,“不知愁,惊堕黄昏泪”,在欢乐的春景中,引入了一丝伤感,似乎在暗示着春天虽美,却也伴随着离愁。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美人春寒时的思念与关心,结合梦境与醉意,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与忧伤,形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春日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红如白含芳意”:开篇即用色彩的对比,表现海棠的多姿多彩。
- “锦宫外烟轻雨细”:通过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春天氛围。
- “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燕子在春天的欢快与忧愁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复杂性。
- “烛花偏在红帘底”:烛光与红帘的结合,暗示了温暖与柔美的情境。
- “想人怕春寒正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进一步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梦著玉环娇,又被东风醉”: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了对美人的向往和春风的迷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红如白”将颜色与芳香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惊堕黄昏泪”,赋予燕子人性,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锦宫外烟轻雨细”,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春天的海棠花为引,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关怀,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美丽与生命力。
- 燕子:象征春天与欢快,但也带有离愁。
- 烛花:象征温暖与柔情。
- 春寒:象征人们对温暖的渴望与对春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似红如白”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海棠花的颜色
- B. 春天的气候
- C. 女子的妆容
-
诗中烛光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明亮的未来
- B. 温暖与柔情
- C. 伤感的回忆
-
燕子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忧愁
- C.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比较史达祖的《海棠春令》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女性的情感,但李清照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哀愁,而史达祖则更多地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参考资料:
- 诗词精选集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