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时间: 2025-01-16 22:3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
几曾湖上不经过。
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
枉教装得旧时多。
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白话文翻译
这位疲惫的旅客如今已是年老,往昔的春天又能如何呢?
我几次在湖边经过,
看花时在南陌上陶醉,驻马在翠楼吟唱。
远远的眼愁伴着芳草,湘裙的回忆还穿着春罗。
白白装扮得旧时的模样那么多。
往日的箫鼓声中,依然看见柳树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 倦客: 疲惫的旅客。
- 如今老矣: 现在已经老了。
- 不奈春何: 对春天无可奈何,感叹时间流逝。
- 驻马: 停下马,指暂时停留。
- 湘裙: 湘地的裙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服饰。
- 枉教: 白白地、徒然地。
- 箫鼓: 古代音乐器,代表欢宴的场景。
- 婆娑: 摇曳、舞动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柳婆娑: 描绘柳树随风摇摆的美丽景象,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情景和柔美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贞,号青丘,南宋时期的词人。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写于史达祖年迈之时,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此时,正值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通过“倦客”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倦客”自喻,表明自己已年老,感到疲惫,情绪低沉。接着,诗人对往昔的春天进行追忆,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诗中提到的“湖上”、“南陌”、“翠楼”,以及“芳草”、“湘裙”等意象,都勾勒出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但在诗人心中,这些景象却充满了惆怅与忧愁。
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时,使用了“远眼愁随芳草”这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的感慨。尽管旧时的欢乐似乎依稀在耳旁,但现实时光的无情让他感到无奈和苦涩。最后一句“犹见柳婆娑”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柳树的摇曳仿佛在回应他内心的感伤,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过往的深切怀念,令人感同身受,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客如今老矣: 自称旅客,强调自己已年老,表露出一种疲惫感。
- 旧时不奈春何: 对于往昔的春天感到无能为力,流露出惋惜之情。
- 几曾湖上不经过: 反复经过湖边,暗示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失落。
- 看花南陌醉: 描绘在春天南陌上看花的陶醉情境。
- 驻马翠楼歌: 暗示曾经的欢愉与优雅的生活。
- 远眼愁随芳草: 远望时愁绪伴随着芳草,描写内心的忧伤。
- 湘裙忆著春罗: 湘裙的回忆与春天的美好相联,暗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 枉教装得旧时多: 白白装扮成往昔的模样,展现对过去的追忆。
- 向来箫鼓地: 过去欢乐的场景似乎依然回响。
- 犹见柳婆娑: 柳树的摇曳仿佛在回应他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倦客”比喻自己,形象生动。
- 拟人: 柳树摇曳生姿,仿佛在与人对话。
- 对仗: 多处存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过往春天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具有强烈的感情冲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倦客: 代表年老与疲惫。
- 春天: 象征青春与美好时光。
- 湖: 代表宁静与怀旧。
- 芳草: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 柳: 代表柔美与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倦客如今老矣”中“倦客”指的是谁?
- A. 年轻人
- B. 旅客
- C. 老人
- D. 诗人
- 诗中提到的“湘裙”最能代表什么?
- A. 春天的服饰
- B. 旅行的物品
- C. 伤感的情绪
- D. 旧时的回忆
- “犹见柳婆娑”中柳树的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命的结束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自然的美丽
- D. 青春的活力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与李白《将进酒》: 前者更侧重于对过往的追忆与感伤,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迈与畅快。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