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_赠千金奴杏》

时间: 2025-01-19 20:50:00

赠千金奴杏桃腮杨柳纤腰,占断他风月排场,鸾凤窝巢。

宜笑宜颦,倾国倾城,百媚千娇。

一个可喜娘身材儿是小,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

檀板轻敲,银烛高烧,万两黄金,一刻春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折桂令_赠千金奴杏
作者: 孔文升 〔元代〕

赠千金奴杏
桃腮杨柳纤腰,占断他风月排场,鸾凤窝巢。
宜笑宜颦,倾国倾城,百媚千娇。
一个可喜娘身材儿是小,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
檀板轻敲,银烛高烧,万两黄金,一刻春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赠给千金奴杏的。她的脸如桃花般娇嫩,腰肢细如杨柳,仿佛占据了所有的风月之美,犹如鸾凤的巢穴。她的笑容和愁眉都恰到好处,倾国倾城,百般魅力。一个可爱的女子,虽然身材娇小,却也难以抵挡天赐的福气。轻轻敲打檀板,银烛高高燃烧,仿佛万两黄金,在这短暂的春宵里尽情享受。

注释

  • 千金奴: 指的是被珍藏如千金的美人,形容其价值和地位。
  • 桃腮: 桃花般娇嫩的面颊,体现了女子的美丽。
  • 杨柳纤腰: 比喻女子的纤细腰身。
  • 鸾凤窝巢: 形容爱情的温馨和美好,鸾凤代表美好的爱情。
  • 可喜娘: 形容可爱的女子。
  • 檀板: 一种乐器,常用于伴奏。
  • 银烛: 形容烛光明亮,营造气氛。

典故解析

“倾国倾城”出自《红楼梦》,意为美丽的女子能使国家倾覆,城市倾倒,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文升,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擅长抒情诗,作品多以描绘女性的美丽和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诗人通过描写一位美丽女子,表达对女性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折桂令》以其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全诗通过对千金奴杏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魅力。首句通过对女子面容的描绘,引入了整个诗的主题,桃腮和杨柳纤腰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柔美。接下来的“宜笑宜颦”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她的风情万种,展现了她的多样魅力。

诗中“万两黄金,一刻春宵”则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突显出诗人对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流畅,既有细腻的描绘,又有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深刻而富有韵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赠千金奴杏”:开篇即点明对象,表明了诗人对她的珍视。
    • “桃腮杨柳纤腰”:通过比喻展现女性的美丽。
    • “占断他风月排场”:暗示她在美丽中独占鳌头。
    • “宜笑宜颦”:强调她的情绪变化都是美的。
    • “倾国倾城,百媚千娇”:进一步强调她的绝世美貌。
    • “一个可喜娘身材儿是小”:虽小却依然动人。
    • “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暗示她的魅力是天赐的。
    • “檀板轻敲,银烛高烧”:描绘温馨的夜晚氛围。
    • “万两黄金,一刻春宵”:强调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桃腮”与“杨柳纤腰”,形象而生动。
    • 对仗: 如“宜笑宜颦”,使诗句更加整齐。
    • 夸张: “倾国倾城”与“万两黄金”都带有夸张成分,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爱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桃腮: 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杨柳: 代表柔美与婀娜。
  • 檀板: 传达出欢快与热闹的氛围。
  • 银烛: 代表温馨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腮”指的是哪种特征?

    • A. 身材
    • B. 面庞
    • C. 服饰
    • D. 姿态
  2. “倾国倾城”形容的是?

    • A. 诗人的才华
    • B. 美丽的女子
    • C. 自然风光
    • D. 生活富裕
  3. 诗中提到的“万两黄金”是指?

    • A. 财富
    • B. 爱情的珍贵
    • C. 生活的奢华
    • D. 短暂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孔文升的《折桂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绘女性美和爱情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孔文升则更侧重于外在美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