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

时间: 2025-01-02 21:15:15

池塘午梦正依稀,离绪频随柳絮飞。

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

瀛门天上通青琐,萝屋山中冷翠微。

不去不鸣缘底事,眼前梅雨又侵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思
作者: 李因培 〔清代〕

池塘午梦正依稀,
离绪频随柳絮飞。
廿四番风花欲半,
八千里路燕难归。
瀛门天上通青琐,
萝屋山中冷翠微。
不去不鸣缘底事,
眼前梅雨又侵衣。

白话文翻译:

池塘边的午后梦境正模糊不清,
离愁别绪频繁地随着柳絮飘飞。
二十四番风花似乎已经过了一半,
八千里的路途,燕子却难以归来。
瀛门的天空通向青色的琐窗,
萝屋的山中一片冷翠的微光。
不去也不鸣啼,究竟是因为什么事呢?
眼前的梅雨又湿透了我的衣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离绪:离别时的情绪。
  • 廿四番风花:形容四季的变换和花开的时节。
  • 燕难归:燕子难以归巢,暗指思乡之情。
  • 瀛门:传说中的海上门户,象征遥远的地方。
  • 冷翠微:形容山中青翠的景象,给人冷清的感觉。
  • 梅雨:指梅花盛开的季节,亦指湿润的天气。

典故解析:

  • 瀛门:出自《山海经》,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门户,象征着远方和归宿的渴望。
  • 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思乡的象征,代表着归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因培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李因培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充满了对故乡和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 《归思》创作于李因培对故乡的思念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离愁的深刻感受。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的情感更加显得深沉。

诗歌鉴赏:

《归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池塘午梦”的意象,引入了一个朦胧而宁静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在梦中游离的状态。接着,诗人用“离绪频随柳絮飞”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春日的柳絮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轻柔的美感,又暗藏深重的忧伤。

“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燕子归来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界的变化,更是在表达内心深处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瀛门天上通青琐,萝屋山中冷翠微”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向往。然而,最后的“眼前梅雨又侵衣”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回归,梅雨象征着潮湿和忧愁,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生活的感慨,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塘午梦正依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池塘边的梦境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美感。
  2. 离绪频随柳絮飞:通过柳絮来象征离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惆怅。
  3. 廿四番风花欲半:季节的变化在诗人心中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八千里路燕难归:燕子难以归巢,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的缺失。
  5. 瀛门天上通青琐:描绘了理想归宿的美好,但显得遥不可及。
  6. 萝屋山中冷翠微: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7. 不去不鸣缘底事:反映了对离开的无奈和对现状的沉思。
  8. 眼前梅雨又侵衣:以梅雨来暗示诗人的愁绪,再次回归现实,表现了无法逃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柳絮,形象生动。
  • 对仗:如“廿四番风花欲半,八千里路燕难归”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惆怅,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与回忆的场所。
  • 柳絮:象征离愁与无奈。
  • 燕子:象征归属感与思乡情。
  • 梅雨:象征忧愁与现实的侵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廿四番风花”指的是?

    • A. 四季
    • B. 二十四种花
    • C. 四种风
    • D. 风花的数量
    • 答案:A
  2. “眼前梅雨又侵衣”中的梅雨象征着什么?

    • A. 幸福
    • B. 思乡
    • C. 忧愁
    • D. 自由
    • 答案:C
  3.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离愁?

    • A. 燕子
    • B. 柳絮
    • C. 池塘
    • D. 青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直接和浓烈,而李因培的《归思》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渗透出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因培诗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