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

时间: 2025-01-17 10:00:15

谁谓秋月明?

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

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甫吟》
作者:刘基 〔元代〕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白话文翻译:

谁说秋天的月亮明亮呢?遮蔽它的东西不需要一尺厚的阴影。
谁说江水是清澈的呢?搅拌它的不需要一斗泥土。
人心在早晚之间就会翻覆,平地瞬间就会变成山泉。
你难道没有看到桓公与仲父之间的事情吗?竖刁最终导致了齐国和秦国的混乱,穆信和逢孙也因此违背了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亮的目光能够看到万里之外,竟然以薏苡为文书的犀牛。
停婚仆碑为何会震怒,青天白日中竟然出现了彩虹。
明良的时机竟然如此,而更不用说那些小儿不辨粗粮和细粮。
外面的皇父与艳妻,马的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明为聋,以疯狂自作圣,衣裳颠倒行走在荆棘丛中。
屈原怀沙而被抛弃,妖魅在风中凄叫。
梁甫吟,悲伤而凄凉。
岐山的竹子生长稀少,凤凰憔悴不知将栖息于何处!

注释:

  • :遮蔽、遮挡。
  • :混淆、搅拌。
  • 旦暮:早晨和晚上,指时间的变化。
  • 桓公: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
  • 赤符:古代对帝王权威的象征。
  • 虹蜺:天上出现的虹,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童角:指年轻人,未成年的男性。
  • 马角:比喻形态突兀的事物或人。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忠诚而遭受流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余,号景星,浙江省人,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才华横溢,尤其以诗词著称,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梁甫吟》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梁甫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通过对秋月、江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幻。诗中反复出现的“谁谓”句式,展示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质疑与反思。通过桓公与仲父的典故,刘基揭示了政治的复杂与人心的叵测,历史的教训在诗中不断回响。

诗中还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天子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距,显示出政治的荒谬与人性的悲哀。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终以“梁甫吟,悲以凄”收尾,感情浓烈,令人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深入人心,也在结构上严谨有力,展现了刘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谓秋月明?:质疑秋月的明亮,暗示世事并非表面那么美好。
  • 蔽之不必一尺翳。:即使有遮蔽,也不需太大的障碍,暗喻人心的复杂。
  • 人情旦暮有翻覆:人心在早晚之间变化无常,反映人情冷暖。
  •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提及桓公与仲父的历史,暗示政治的动荡。
  •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天子象征权威,眼光却无法看透人心。
  • 停婚仆碑何震怒:提到历史事件,引出人心的愤怒。
  • 屈原怀沙子胥弃:以屈原的遭遇为例,表达对忠诚与被抛弃的感慨。
  • 梁甫吟,悲以凄:总结全诗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悲凉。

修辞手法:

  • 对比:对秋月和江水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世事的虚假。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诗意更为深厚。
  • 比喻:用“赤符”比喻权力的象征,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心的险恶与历史的教训,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江水:象征清澈与混浊,暗示人心的复杂。
  • 桓公与仲父:历史人物,象征权力斗争的悲剧。
  • 屈原:忠诚与被抛弃的象征,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梁甫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刘基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桓公”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 A. 战国
    • B. 春秋
    • C. 唐朝
  3. 诗中“人情旦暮有翻覆”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人心变化无常
    • B. 自然景物的变化
    • C. 政治的稳定

答案:

  1. B. 刘基
  2. B. 春秋
  3. A. 人心变化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梁甫吟》: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离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梁甫吟》则更关注社会现象的反映。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基与元代文学》

相关诗句

谁谓秋月明?下一句是什么

蔽之不必一尺翳。上一句是什么

蔽之不必一尺翳。下一句是什么

谁谓江水清?上一句是什么

谁谓江水清?下一句是什么

淆之不必一斗泥。上一句是什么

淆之不必一斗泥。下一句是什么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上一句是什么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下一句是什么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上一句是什么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下一句是什么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上一句是什么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下一句是什么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上一句是什么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下一句是什么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上一句是什么

谁谓秋月明?下一句是什么

蔽之不必一尺翳。上一句是什么

蔽之不必一尺翳。下一句是什么

谁谓江水清?上一句是什么

谁谓江水清?下一句是什么

淆之不必一斗泥。上一句是什么

淆之不必一斗泥。下一句是什么

人情旦暮有翻覆,上一句是什么

人情旦暮有翻覆,下一句是什么

平地倏忽成山溪。上一句是什么

平地倏忽成山溪。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下一句是什么

竖刁终乱齐;上一句是什么

竖刁终乱齐;下一句是什么

秦穆信逢孙,上一句是什么

秦穆信逢孙,下一句是什么

遂违百里奚。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