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兴寄张惠之
冯时行 〔宋代〕
始觉归耕晚,
从谁话此情。
但能安食息,
敢复计声名。
留滞烦书信,
艰难愧友生。
有怀悲不尽,
归鸟暮云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作者感到自己归家耕作的时光已经晚了,心中无从与谁倾诉这样的情感。只希望能安静地吃饭休息,哪里敢再去计较名声。虽然留恋繁忙的书信往来,但却为友人的艰难而感到愧疚。心中的忧伤似乎无止无尽,归来的鸟儿在傍晚的云朵中飞舞。
注释:
- 始觉:开始感到。
- 归耕:回家务农。
- 安食息:安静地吃饭和休息。
- 敢复计声名:哪里还敢去计较自己的声名。
- 留滞:停留、留恋。
- 烦书信:繁忙的书信往来。
- 艰难愧友生:因友人的艰难而感到愧疚。
- 有怀悲不尽:心中忧伤无法消散。
- 归鸟暮云横:归来的鸟儿在傍晚的云朵中飞翔。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常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呼应。陶渊明以其归隐田园、淡泊明志的生活理念影响了许多后代文人,冯时行在此诗中展现了类似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字子仪,号竹溪,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乡村生活、隐逸心态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及对曾经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旅兴寄张惠之》展现了冯时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友人的关切。开头两句“始觉归耕晚,从谁话此情”,即刻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但能安食息,敢复计声名”,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声的轻视,展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感到留滞于烦忙的书信往来,虽有愧疚,但内心的忧伤却如归鸟般难以诉尽。最后一句“归鸟暮云横”,以鸟归于晚云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孤寂而又美好的情境,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归属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归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始觉归耕晚:感慨自己回归田园的时间已经晚了,带有一丝遗憾。
- 从谁话此情:内心的情感无处倾诉,感到孤独。
- 但能安食息:只希望能够安静地吃饭和休息,渴望简单的生活。
- 敢复计声名:不再去计较名声,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 留滞烦书信:虽然仍然被繁忙的书信往来所留恋。
- 艰难愧友生:对友人的艰难处境感到愧疚。
- 有怀悲不尽:心中的忧伤似乎无法消散。
- 归鸟暮云横:归来的鸟儿在傍晚的云朵中飞舞,象征着归属感与自由。
-
修辞手法:
- 比喻:归鸟与暮云的意象比喻心灵归属与自由。
- 对仗:如“安食息”与“计声名”,对比出生活的简单与名利的复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 归耕:象征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怀。
- 书信:代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而在繁忙中却也带来负担。
- 鸟与云:象征自由与归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冯时行
C. 李白 -
诗中提到“但能安食息”,意思是? A. 追求名利
B. 渴望简单生活
C. 忙于书信往来 -
“归鸟暮云横”中的“归鸟”象征着什么? A. 友人
B. 自由与归属
C. 离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冯时行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冯时行的诗更多地反映出对友人的牵挂与对生活的思考,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