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住僧 徐凝 〔唐代〕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白话文翻译:
一个穿着百补袈裟的比丘,长长的睫毛覆盖着清澈的眼睛。他多半是习惯了独自住在山林中,只对着寒冷的泉水自己剃去头发。
注释:
- 百补袈裟:指僧人穿的袈裟,经过多次修补。
- 比丘:佛教中指出家受具足戒的男性僧人。
- 长睫:长长的眼睫毛。
- 青眸:清澈的眼睛。
- 寒泉:寒冷的泉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僧侣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居山林的僧人形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独居山林的僧人形象。首句“百补袈裟一比丘”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简朴的生活状态。次句“数茎长睫覆青眸”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清澈的眼睛和宁静的气质。后两句“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孤独和自足,他习惯了山林的生活,甚至连剃头这样的日常事务也只依靠寒泉来完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补袈裟一比丘”:直接描绘了僧人的形象,穿着经过多次修补的袈裟,突出了他的简朴。
- “数茎长睫覆青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清澈的眼睛和宁静的气质。
- “多应独住山林惯”:推测僧人习惯了独居山林的生活,强调了他的孤独。
- “唯照寒泉自剃头”:具体描绘了僧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连剃头也只依靠寒泉。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长睫覆青眸”这样的描写,赋予了僧人以人的特征,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象征:寒泉象征着僧人清冷、自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独居山林的僧人,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百补袈裟:象征僧人的简朴和清贫。
- 长睫覆青眸:象征僧人的清澈和宁静。
- 寒泉:象征僧人清冷、自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比丘”是指什么? A. 佛教中的僧人 B. 道教中的道士 C. 基督教中的牧师 答案:A
-
诗中的“寒泉”象征什么? A. 僧人的清贫 B. 僧人的自足 C. 僧人的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生活,与本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凝的《独住僧》:两者都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而徐凝的诗则更侧重于僧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