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倪鲁玉诗后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09:41

自从风雅陵夷后,吟到梅村世岂多。

旷达知章归后作,轩昂予美醉时歌。

击蒙何止闻童稚,谴疟犹堪去病魔。

一听牙弦三叹息,今无钟子奈诗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风雅陵夷后,
吟到梅村世岂多。
旷达知章归后作,
轩昂予美醉时歌。
击蒙何止闻童稚,
谴疟犹堪去病魔。
一听牙弦三叹息,
今无钟子奈诗何。

白话文翻译

自从风雅的风气被毁灭后,
在梅村吟咏的人又有多少呢?
宽广的胸怀在知章(王勃)归后才开始创作,
昂扬的情绪在我喝醉时歌唱。
击打琴弦的声音不仅能传到幼小的孩子耳中,
即使有病痛也能驱除魔障。
一听琴声便叹息三声,
如今没有钟子(钟期)来听我的诗歌,怎么办呢?

注释

  • 风雅:指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高雅的风骨和情操。
  • 梅村:梅村是指梅花的村落,这里可以看作是一个象征性地方,代表诗词的雅致。
  • 知章:指王勃,他的诗作以豪放著称。
  • 轩昂:形容气势高昂,情绪激昂。
  • 击蒙:指弹奏乐器。
  • 钟子:指钟期,传说中能听懂伯牙琴声的人,象征欣赏高雅音乐的知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著名的词人。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内容多涉及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作品常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风雅文化衰退的背景下,诗人感慨于当时文人吟咏的稀少,表达了对古代风雅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题倪鲁玉诗后二首》是一首表达对古代风雅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今文人境遇的感慨之作。全诗从风雅的衰微谈起,诗人以梅村作为象征,反映了当下吟咏者的稀少,令人感到一种时代的荒凉。接着,通过提到王勃和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内心的宽广和昂扬的情感,尽管醉酒时的歌唱依然充满激情,但似乎也透出一丝无奈。

后两句则引入了乐器的意象,表达了音乐与情感的连接。诗人认为,乐声不仅能传递给孩子们,也能驱散病痛,传达出一种希望和力量。然而,最后一句提到“今无钟子奈诗何”,更是流露出对知音缺乏的惋惜,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在缅怀与现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忧伤美。

诗词解析

  1. 自从风雅陵夷后:表达对古代文化的怀念,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2. 吟到梅村世岂多:以梅村象征高雅,表明当今吟咏者的稀少。
  3. 旷达知章归后作:提到王勃,凸显诗人的豪放与宽广胸怀。
  4. 轩昂予美醉时歌:表现诗人的激情与醉意,显示出一种豪情。
  5. 击蒙何止闻童稚:音乐的传递,不仅仅限于儿童,暗示其普遍性。
  6. 谴疟犹堪去病魔:音乐的力量可以驱散病痛,体现音乐的治愈能力。
  7. 一听牙弦三叹息:强调音乐的感染力。
  8. 今无钟子奈诗何:流露出对知音缺乏的惋惜,形成全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村比作高雅文化的象征。
  • 对仗:如“旷达知章”和“轩昂予美”,形成整齐的节奏感。
  • 夸张:夸大了乐声的影响力,以突出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状况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孤独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风雅:象征着高尚的文化和情操。
  • 梅村:象征高雅艺术的稀缺。
  • 琴声:音乐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传递与治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雅”指的是什么?

    • A. 低俗文化
    • B. 高雅文化
    • C. 民间艺术
    • D. 现代流行
  2. “今无钟子奈诗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A. 开心
    • B. 惋惜
    • C. 愤怒
    •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梅村”象征了什么?

    • A. 贫困
    • B. 高雅文化的稀缺
    • C. 自然风光
    • D. 战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加关注于内心的孤独和对文人境遇的感慨,而王勃则展现了一种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许。两者都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分析。
  • 《古诗文赏析》:对古代诗词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