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攀桂者联翩,皆由母训焉。
摘髭人共羡,出腹子多贤。
穉耄三从美,哀荣五福全。
幽明无一憾,玉润自铭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许多人攀登桂树,都是因为受到母亲的教诲。那些摘取花果的人都羡慕,母亲所生的儿女中多有贤德之人。年幼的三从之美,以及五福之全,都令人哀伤。无论在幽暗还是明亮的世界,母亲都没有留下遗憾,正如美玉一样光润,铭刻在幽静的山阡之间。
注释:
- 攀桂者:指攀爬桂树的人,桂树象征着高洁和名望。
- 母训:母亲的教诲,强调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性。
- 摘髭:摘取胡须,表示对成就的羡慕。
- 穉耄:穉年幼,耄年老,三从是指女子在家中应三从(从父、从夫、从子)的观念。
- 五福全: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象征着人生的完美。
- 幽明:指阴间和阳间,生与死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擅长写景抒怀,尤以豪放和清丽见长。他的诗词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人生态度和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挽赵母郑氏》写于刘克庄母亲去世之际,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哀痛,反映了诗人对母爱的崇高敬意和对家庭美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反映了母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开篇的“攀桂者联翩”生动描绘出许多人追求名声和成就的景象,这种追求与母亲的教诲密不可分,表现了母亲对后代的深远影响。接下来的“摘髭人共羡”,则表现了人们对那些受母亲良好教育的人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强化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诗人在对母爱的回忆中感受到深深的遗憾与感动。“穉耄三从美,哀荣五福全”一句,既表达了对母亲生前的赞美,也道出对其离世的惋惜,强调了母亲在家庭中所代表的德行与福气。最后两句“幽明无一憾,玉润自铭阡”,则将情感升华至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母亲的伟大与无私,仿佛她在阴阳两界间都无所遗憾,犹如璀璨的玉石,永铭心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攀桂者联翩:许多人纷纷攀爬桂树,象征对美好名誉的追求。
- 皆由母训焉: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教导,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 摘髭人共羡:那些成就斐然的人让旁人羡慕,反映出社会对贤人的崇拜。
- 出腹子多贤:母亲所生的儿女中大多贤德,表明母亲的影响力。
- 穉耄三从美:年幼和年老都要遵从美德,体现传统家教的美好。
- 哀荣五福全:即使有五福全备,但对母亲的离去仍感到哀伤。
- 幽明无一憾:在阴间与阳间之间,母亲并无遗憾。
- 玉润自铭阡:母亲的美德如玉般光滑,永远铭刻在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母亲的教诲比作桂树,象征高洁与美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桂树和玉象征着名誉和美德,传达出对母亲的崇敬。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母亲的追思,表达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传统美德的传承,展现了母亲在教育和塑造子女人格方面的无私付出,突显了对生命、家庭和道德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名望。
- 母亲:象征着无私的爱与教育的源泉。
- 玉:象征着纯洁、美好和恒久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攀桂者”象征什么?
- A. 追求名誉的人
- B. 追求财富的人
- C. 追求知识的人
-
“幽明无一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母亲的无私与伟大的感慨
- C. 对生活的不满
-
“摘髭人共羡”中“髭”指的是什么?
- A. 胡须
- B. 头发
- C. 眉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挽赵母郑氏》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对亲人的怀念,但刘克庄侧重于母亲的教育与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思念。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家庭观念的深刻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