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
时间: 2025-01-19 18:1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宫
爪茉莉秋夜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白话文翻译
每到秋天,夜晚的爪茉莉更显得幽香,金风轻轻吹动,冷冷清清的气息弥漫。残留的蝉声在夜晚响起,听得人心都仿佛要碎了,不要说宋玉那样的多愁善感,连石头的人也得流泪。被褥冰冷,枕头也凉,漫漫长夜让人无法入眠。深院里月亮明亮,微风轻抚。无奈我只能苦苦盼望天明,如何能熬过这漫长的夜晚。我猜我的孩子只在枕头旁边,等着人来入梦。
注释
- 爪茉莉:一种花,夜间散发香气,常用来营造秋夜的氛围。
- 宋玉:东周时期的著名辞人,以多愁善感著称。
- 石人:比喻无情无感的人,表明诗人心痛至极。
- 衾寒枕冷:形容被褥和枕头都很冷,暗示孤寂和失眠。
- 巴巴:形容期盼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湘妃,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词风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丰富,风格婉约。柳永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秋夜,诗人感受到秋季的冷清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作品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交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孤寂的感受。
诗歌鉴赏
本词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开篇以“爪茉莉秋夜”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雅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金风、残蝉与清冷的夜色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秋夜的静谧图景,但在这宁静的表象下,潜藏着诗人的内心煎熬。
接着,诗人以“宋玉”作引,表达了自己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甚至连无情的石头都要为此落泪,显示出情感的强烈对比。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更是难以入眠,孤独感加重,衬托出他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以“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收尾,既表达了对孩子的牵挂,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期盼,增添了亲情的温暖与深情。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秋夜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失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柳永词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爪茉莉秋夜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秋天的夜晚,爪茉莉的香气愈加浓郁。
- 金风动冷清清地:金色的秋风轻轻吹动,带来几分寒意。
- 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晚上的余蝉声响,令人心烦意乱。
- 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即使是无情的石人也会因这种情绪而落泪,强调情感的深切。
-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被褥寒冷,枕头冰凉,漫漫长夜无法入睡。
- 深院静月明风细:深院中月光明亮,微风轻柔。
- 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焦急地盼望天明,如何能够熬过这漫漫长夜。
- 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想必我的孩子正在枕头旁边,静静等待着人来入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石人也须下泪”,使无情的物体具有人性。
- 对比:孤独的夜晚与温暖的亲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金风、残蝉、明月等意象相互交织,烘托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孤寂与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时刻。
- 爪茉莉:幽香的花,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金风:代表秋天的到来,传达出清冷的气息。
- 残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对过去的留恋。
- 月明风细:象征宁静的夜晚,也反衬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爪茉莉”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平静
-
诗人提到的“宋玉”是指什么?
- A. 一位著名的将军
- B. 一位多愁善感的辞人
- C. 一位历史学家
- D. 一位诗人
-
诗中“衾寒枕冷”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温暖
- B. 睡眠
- C. 寒冷与孤寂
- D. 开心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柳永与辛弃疾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离愁的深刻体悟,但柳永的词更为细腻婉约,辛弃疾则更为豪放激昂。柳永在《正宫》中通过细腻的秋夜描写表达了孤独感,而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则通过豪放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曲解读》
- 柳永相关研究文章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