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或问汉庭名卿,仅数洛阳耆英。汝见诸公执贽,各为老子寄声。
白话文翻译
有人问:“汉朝的名臣有多少?”我只知道洛阳的几位老者。你见到那些公卿们献上礼品,都是在为他们的父亲寄托心声。
注释
- 汉庭:指汉朝的宫廷。
- 名卿:有名的官员或贵族。
- 洛阳耆英:指洛阳的老年人,通常是指有德高望重的人。
- 执贽:拿着礼物,表示敬意或奉献。
- 老子:在这里指的是父亲,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典故解析
- 汉庭: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文化影响深远。
- 洛阳:洛阳作为古都,人才辈出,许多历史名人都出自于此。
- 贽:古代礼仪中,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的礼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以豪放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代名臣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诗句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执贽”的描写,诗人将送别之情与对父辈的敬仰结合,展现出对家国的思考与责任感。这种情感深邃而厚重,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或问汉庭名卿:有人提问,汉朝的名臣有多少。
- 这句引入了一个话题,表明作者对历史的关注。
-
仅数洛阳耆英:我只知道洛阳的几位老者。
- 表达了作者对洛阳人才的认可,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的失望。
-
汝见诸公执贽:你见到那些公卿们献上礼品。
- 这里的“执贽”有一种礼敬和尊重的意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各为老子寄声:都是在为他们的父亲寄托心声。
- 这句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对家庭的重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例如“名卿”和“耆英”、“执贽”和“寄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执贽”比喻对友人和父亲的敬意,表达情感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历史的追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家国、亲情和友谊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思考。
意象分析
- 汉庭:象征着权力和荣耀,代表过去的辉煌。
- 洛阳:象征文化和才华,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贽:象征着尊重与敬意,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执贽”意为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对友人的祝福,正确吗?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 B
- 拿着礼物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的思考。刘克庄更注重历史和人物,而王之涣则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