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平兼寄郭微》
时间: 2025-01-01 14:1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平兼寄郭微 刘昚虚 〔唐代〕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 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 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 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白话文翻译:
一位尊贵的客人夜晚来访,小童能够买酒招待。 我们就在水边相聚,正好是归雁飞过之后。 望着前方的家乡山,近处可以看到家门口的柳树。 到达时春天还未结束,风景自然应该很美。 我回忆起东州的朋友,已经多年未见。 我恳切地请他传话,日夜思念着能再次携手。 同时询问之前寄出的信,是否已经送达。
注释: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酤酒:买酒。
- 临水处:水边。
- 归雁:秋天南飞的大雁。
- 乡山:家乡的山。
- 门柳:家门口的柳树。
- 春未暮:春天还未结束。
- 东州人:东州的朋友。
- 经年:多年。
- 殷勤:恳切。
- 传语:传话。
- 日夕:日夜。
- 携手:手拉手,比喻亲密无间。
- 前寄书:之前寄出的信。
- 复达否:是否已经送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昚虚,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昚虚在夜晚接待一位尊贵的客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接待贵客为背景,通过描绘水边相聚、归雁飞过的场景,以及对家乡山和门柳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远方朋友的深情。诗中“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一句,通过对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而“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则直接抒发了对远方朋友的牵挂。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尊贵的客人夜晚来访,小童能够买酒招待。
- 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我们就在水边相聚,正好是归雁飞过之后。
-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望着前方的家乡山,近处可以看到家门口的柳树。
- 到时春未暮,风景自应有。——到达时春天还未结束,风景自然应该很美。
-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我回忆起东州的朋友,已经多年未见。
- 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我恳切地请他传话,日夜思念着能再次携手。
-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同时询问之前寄出的信,是否已经送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客夜相过,小童能酤酒”中的“上客”与“小童”,“夜相过”与“能酤酒”形成对仗。
- 拟人:如“归雁后”中的“归雁”被赋予了人的行为,仿佛是在完成一次归家的旅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友情。通过对家乡景物的描绘和对远方朋友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雁:象征着归家和思念。
- 乡山:象征着家乡和归属感。
- 门柳:象征着家的温暖和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着什么? A. 归家 B. 旅行 C. 战争 D. 节日
-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A. 水边 B. 归雁 C. 乡山 D. 门柳
- 诗中的“东州人”指的是什么? A. 东州的朋友 B. 东州的家人 C. 东州的风景 D. 东州的历史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昚虚的《送韩平兼寄郭微》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刘昚虚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刘昚虚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